APP下载

由激情导入所想

2011-12-31张晓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2009年12月23日,我们综合组进行了第二次理论学习,学习了王崧舟老师、丁漪老师、宁鸿彬老师的导入新课。通过这次学习,我有很深的心得体会,具体的学习心得如下:
  王崧舟老师讲《万里长城》时,(课件出示:万里长城)起立!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登——(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看——(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游——(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万里长城)。请坐!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当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从王崧舟老师的新课导入,我们不难发现:王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且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他用了法国前总统、英国前首相、美国前总统对长城的看法来激发学生对万里长城的热情。学生会有这样的感想:三个外国最高领导人对长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作为中国人怎么能不去登一登、看一看、游一游我们的万里长城啊?紧接着王老师又追问:“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这三个问句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都想第一时间找出答案来。这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认真地、大声地读,而且用心地去感受。
  通过对王崧舟老师新课导入的学习,我想到了自己的课。我把王老师这么精彩的新课导入稍做改变进行了尝试,在学习《申请电子邮箱》时,我先把自己做好的漂亮的电子邮件添加了信纸、添加了表情、添加了附件(音乐、照片等等),发给我的朋友。我告诉学生刚刚发的这封邮件,我的朋友现在已经收到,而且可能正在阅读我送给他的祝福,正沉浸在幸福之中呢。你们想给自己的同学、朋友、父母发送漂亮的电子邮件,传递你们的祝福吗?“非常想。”学生特别兴奋地说。这时我告诉他们想发送漂亮的电子邮件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拥有一个自己的电子邮箱。学生开始着急:“老师,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啊?”老师趁机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先看书第九课《申请电子邮箱》。”这时,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地看书,一步一步地申请电子邮箱,不到下课时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教学效果特别好。
  宁鸿彬老师上《七根火柴》时的导入:今天我们讲《七根火柴》。看注释①: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本文选自《人民文学》1958年6月号。下面准备读课文。读完课文后做这样一件事情:假如有一座博物馆叫做“红军博物馆”,假如你是这个博物馆里面的一名讲解员,假如你负责的展台上摆放着七根火柴,用讲解员的口吻,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向你的观众简要介绍这七根火柴的来历。听清楚了没有?
  这个导入我很喜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了任务驱动法,关键是宁老师给出的这个任务特别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都想把这个工作做好,学生只有思考了才能够做好。因此,学生从一上课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且是很积极地在做,课堂效果必定会很好。
  宁鸿彬老师给我的启发很大,任务驱动法导入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好的任务驱动与差的任务驱动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好的任务驱动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设计不是很好的任务驱动可能起不到太好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要多向宁鸿彬老师等名师学习,多设计一些好的任务驱动式导入,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爱上我。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