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
2011-12-31肖飞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摘 要:从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手段三方面浅谈了课堂的教学、活力、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理念;方式;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2.学生模式的转变:记忆型→思考型
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使他们真正实现从课堂记忆型到思考型的转变。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涨”的局面。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创造性思维。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1.善于保护创造意识,激活学生思维
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学生新鲜的直接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性思维的熊熊烈焰。
2.善于抓住时机,点拨指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3.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要善于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4.善于采取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声、光、电的有机融合所营造的情境中以一种忘我的状态进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而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2.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过程中“习得”的。一句话,离开自身的“练”,学生不可能获得语文素养。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共同构成语文“训练”。
3.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训练的原则要做到“三个统一”,即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统一;语文训练与发展思维相统一;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相统一。
4.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要训练的就是: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要立足于“观察”,落实到“积累”。
总之,初中语文的教学,需要不断的改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