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1-12-31黄林茂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基础,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兴趣与发展思维有密切的联系,当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动脑筋,善思考,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培养,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正是这些外部和内部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反之,如果他们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是难以收到实际效果的。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用趣味实验,诱发学生思维
初中生对有趣的自然现象都很感兴趣,对物理课来讲,实验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在每节新课中尽量地选做一些生动的小实验,从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入手去认识物理世界,不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而且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吸引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使其主动积极地钻研问题。如在教学“沸腾”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演示“纸盒烧水”的实验,只见蓝色的火苗舔着盆底,几分钟后纸盒中的“白气”冒出,水被烧热甚至烧开,但纸盒却好好的。此时学生惊讶不已,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种强烈的求知欲紧紧地吸引着他们认真听课,使其参与实验,仔细学习教材内容,努力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及特点。在这种积极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去加深理解、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又与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了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二、层层设疑质问,启迪学生思维
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外因,它必须通过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起作用。教学中根据学生熟悉而有趣的事例设疑质问、制造悬念,既能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达到理解物理新的概念和规律的目的。如果被唤起的这种兴趣的程度越浓,引起积极思维的速度就越快,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就越深,掌握得就越牢。当然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并且难易要适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比如教学了长度的测量知识后,教师设疑质问:怎样用刻度尺、三角板去测量圆锥的高度、乒乓球的直径、细铜丝的粗细、笔筒的周长?学生觉得很新鲜,兴趣骤增,讨论激烈,思维得到激发,动手实践非常认真。他们正是在这种既轻松活泼又紧张有序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能、发展思维的。
三、巧设知识“陷阱”,矫正学生思维
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经验,有许多是表象的、片面的。他们常常把某些直观的现象与物理学中的科学概念搅在一起,将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与本质特征相混淆,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思想,严重阻碍了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此,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摆出错误和正确的观点,巧设知识“陷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和规律去辨清是非,通过正误辨析获取知识。如学习“摩擦力”时,许多学生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是一个阻力”。但老师举例:两个物体A、B叠放在一起,用力推下面的A,看到的是A、B同时运动,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得出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这样的比较,澄清了错误,建立了正确的观点,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作业难度,训练学生思维
恰如其分、难易适中的练习必然会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练习难度太大,会使多数学生都无所适从,甚至灰心丧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练习的题目都很容易、随手可解,使学生感到毫不费力很容易做到,造成盲目乐观,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也不深入,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思维潜力也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布置作业时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障碍,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层次感,使他们面对困难时,各类水平的学生都能尽心尽力,做到积极思考、刻苦钻研、独立完成,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共同分析、研究、讨论来解决,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拓宽思路、训练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今天,研究青少年的兴趣类型和他们乐于参加的活动方式,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到物理教学实践中,必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