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1-12-31杨晓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能力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地理素养的基本要求。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地图”。
一、开展地图教学,构建头脑地图
1.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不仅具有传统教材的知识要点,更有丰富多彩的、色彩鲜明的各种图表。这充分体现了地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掌握了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也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空间能力是现代人类的主要智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我不是以语言思考,而是以形状和形象思考,完成之后,努力将其置换成语言。”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和语言描述转化为直观图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图像,构成头脑中的一幅幅地图。
3.通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学生对地图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提高。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空间能力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前者对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持久。
二、开展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
1.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小学自然的认识水平,因此,对刚进学校的学生,在新学期开始的两周,我着重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通常采用课前两分钟预习地图—课堂运用—课后翻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凡学地理必用地图的习惯。
2.由于各学校都会面临中学毕业会考,无形中就会增加学生负担。另外,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的集中持续时间不够长,加上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持续一节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通过制作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努力抓住学生的眼球和兴趣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提高的。怎样阅读地图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问题要求,对图表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三、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
1.新课改要求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学生一般对自己生活的家乡比较熟悉,也愿意了解相关内容。在讲授“交通运输业”时,根据我校地处同三高速、济青高速等公路,让学生在切身感受中找到离我校最近的交通站点,通过地图,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现象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对我国的交通有了感性的认识。
2.动手动脑,指图绘图,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地图”。讲“我国四大高原”时,可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主要山脉以及长城。让学生指图说出四大高原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这样,学生不仅弄清了四大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还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指图回答,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在讲授“新疆地形特点”时,我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绘出“三山夹两盆”的版图并解析“疆”字的右半部分。从绘图入手,将地理事物印在头脑中,也就形成头脑中的一张地图。
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点浅薄认识,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备工具,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无从谈起,因此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是每一位地理老师都应该尤其重视的。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