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
2011-12-31杨快措毛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语文学科的本位是对语言的玩味与感悟,以及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语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郁的语文味呢?笔者在探索积累后发现,语言品味还是有法可循的。
一、比较品味法
我在上《秋天》这一首诗时,要求学生品读最喜欢的诗句。一位学生说最喜欢“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我适时地提出疑问:“能否将‘飘’字改成‘传’字呢?”学生纷纷以这句中的“幽”字为依据,认为“飘”字更能与“幽”字相吻合。我顺势追问:“‘伐木声’毕竟只能听到而不能看到,你觉得用‘飘’合理吗?”这时学生心领神会:这正是诗的语言——把听觉视觉化,产生一种隐隐约约、轻盈飘逸的意境,表现了声音的悠远、山谷的幽深,使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构成了一幅清冷润泽的秋声图。学生通过比较品赏,不仅理解了诗歌的意思,而且领悟了诗歌语言的韵味。
二、情境体悟法
在《珍珠鸟》教学过程中,由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相关段落,教师扮演作者,学生扮演小鸟,文中出现的表示“我”“珍珠鸟”这两个角色的相关词语,在教师朗读时一律换成“我”“你”,学生朗读时一律换成“你”“我“。
原文: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一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
……
角色朗读:
师:渐渐你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生:我先是离你较远,见你不去伤害我,便一点一点挨近,然后蹦到你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你的反应。你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你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
……WLyONtdsmk1eOCXe476/sduCPf47hXdMIv5ESl7cDY0=
一下子,学生被带入老师所创设的宽容和爱的美好情境中。教师的这一创造性设计,激活了文本内容,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体悟的情境,让学生和作者、小珍珠鸟进行了心贴心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三、生活体验法
我校教师上《桥之美》,讲到第4段中的“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时,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教师就问:“你们有过潜水的经历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做—次深呼吸,体验一下当时的感受,好吗?”一做完,好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爽!”这时教师接过话茬道:“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环境已融为一体。”说完,学生豁然开朗。这样的语言品味,拉近了文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趋于生活化”,使学生确信“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采用比较品味法、情境体悟法、生活体验法或是朗读品味法,这些品味语言的方法最终都是要皈依于语言本身的。语言品味的过程并不是对语言的反叛或超越,恰恰相反,语言的品味为的是更好地解读语言,建构语言,丰满语言;并在这过程中学习和吸收语言,形成初步的语言鉴赏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喜爱和玩味的乐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回族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