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能力的培养
2011-12-31郭强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学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
在课堂中,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有必要对能力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心理学研究指出,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这些能力将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
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有些教Tc4oQyPD+nThmXmRWQgwwOrf7PM7OeZMBu3lmyJ2tRk=师,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三、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故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课程标准》认为:学会认知和学会做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还有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未来的工作。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着力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并将之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设计富有情趣、联系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自觉地联系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全过程,并深刻体会教学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