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预设与生成“精彩”语文课堂

2011-12-31董风玲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是对文本的尊重,而生成则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平淡的课堂灵动起来。惟其灵动,才越发显得焕发生命的活力。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只有将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凸显异彩纷呈的课堂魅力。
  一、预设不充分,难以生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就是为了课堂的有效生成吗?“生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预设”的质量。
  我们经常看到名师的课堂异彩纷呈,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娴熟技巧外,充分的课前预设也是直接的因素。他们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之前,应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越深入,教师的驾驭全局性就越有把握。如领悟文本的基本意义,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梳理作者的思路,把握文本的重点、难点和语言特点。哪些地方画龙点睛,蕴含丰富,可细细体味;哪些地方留有空白,可驰骋想象;哪些地方词句精练,值得咀嚼推敲等。有了这一番预设,教师在课堂上就“游刃有余”,就能让学生形成情感的碰撞、智慧的分享,达到预设与生成共呈异彩。
  阅读教学其根本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作为一个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老师来说,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对他们的兴趣或需求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他们对文本的体验虽然存在差异,但仍有共同的视界和基本的共识。预设学生更多的是想想他们在阅读时的障碍点、愤悱点、动情点。
  二、把握生成,生成精彩
  课堂教学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正是有了这种不确定,课堂才有了生命和活力,师生才有了智慧和创造。因此,教师在把握好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文本,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要发挥教学机智,充分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
  1.于空白处生成
  教师可在知识衔接处,或讲授高潮时,或提出问题之初,或结论得出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咀嚼,或反复品味,或变式练习,或广泛演绎,或判断得出答案,或提出新的问题。通过创设的空白,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思考探索的状态。
  2.于矛盾处生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化的、独特化的。在学生的阅读理解具有矛盾时,同样可以把握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如我听《秋天的雨》一课时,有个学生理解“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时说:“我觉得邮票和枫叶不像呀?为什么这样写呢?”教师及时赞扬了那个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枫叶和邮票从形状上看确实不像,那它们有什么地方相似呢?带着这个问题再去好好地读读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学生终于领悟到在这里比的不是形状,而是看见枫叶慢慢飘落,感觉到天气的凉爽,知道了秋天的到来与邮票送来远方的消息,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上来比喻的。学生最终体会出作者这样比喻的精妙之处。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南杜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