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智力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影响

2011-12-31许文利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摘 要: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而非智力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和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地利用好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巩固作用和弥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师生讨论—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教学模式,从感情上接近学生,引发兴趣、增强信心,让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知识结构,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与收获。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有特别强调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个体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倾向,认为要使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仅仅遵循一定的心理过程是不行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条件,而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它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具有动力、定向、巩固、弥补等功能,非智力因素直接关系着学习活动的效率、价值、成败,但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共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处于探索状态,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非智力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现
  非智力因素充分地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包括了其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信息技术课的操作实践特点吸引了绝大部分同学,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都愿意动手,但其兴趣包括了计算机中强大游戏功能的吸引力。信息技术课虽然跟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在巩固操作和理论学习上跟其他课程是一样的,需要良好的学习动机、情感和意志力,不然信息技术学习只能停留在面上。
  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需要、态度、目标、抱负)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有助于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断地上升和提高,促使其智能的发展和发挥。
  2.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中,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设计将直接决定着学生上课精力的集中、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所以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真实性、整体性、开发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等特点。
  3.巩固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4.弥补作用
  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完全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例子,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认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他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非智力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培养
  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中学生主观性强、个性突出,在教学过程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并要老师倾诉心声,有了师生间彼此的信任,也就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熟悉学生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大多学校每周都只开设1~2课时,老师所教班级相对较多,对学生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够,更谈不上彼此之间的亲近,所以我们就多花点时间去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努力地发掘共同语言,师生之间便会多一份亲切、少一份陌生。
  3.关心学生
  在每个学生心中都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但老师是否真正做到了呢?如您是否关注过一节课后仍不会用鼠标双击的学生呢?这些学生往往感情上的压抑和创伤更深,常常表现为失去自信心、甚至悲观自暴自弃。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帮助他们入信息技术的大门,在信息技术中找到乐趣。
  4.宽容学生
  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更何况未成年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保持不翻旧账、不存偏见、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张丰.问题与建议.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新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3]鲁正火,孙名符.信息技术教学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