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
2011-12-31贾辰英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
一、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那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真实感人。在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创新,使其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记得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到村里考察。农家的淳朴善良,好不叫人动情。为致富,村干部群策群力、四处奔走,使改革春风吹遍乡村,让乡里面貌焕然一新,这可是尽人皆知的呀!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充当了导游的角色,适时给予介绍,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考察”结束后,孩子们不觉惊呼: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呀!这可是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后的真情流露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激发想象力入围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1.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最好”。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形式多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作文指导不应越俎代庖,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浓厚、持久的作文兴趣。
2.合理训练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爱写的作文,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索发展,使他们形成一定的创作能力。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