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

2011-12-31张月华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摘 要: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分析汉语语言特点入手,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语感能力;语言特点;阅读方法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老师也有“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的感悟和教诲,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语感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方法,从而为学生打好语感能力的基础,使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一、注重对汉语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1.语言节奏
  汉语是一种音义结合的语言,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而音乐美的本质在于节奏。在汉语中,节奏就是汉语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节奏,不但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而且有助于他们感受语言美,提高语感能力。
  2.关键词语
  通常在一篇文章中都会有一些关键词语引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加强对关键词语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蕴,增加对语言美的感受,也可以提高语感能力。比如在诗歌中,也有一些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活句”“活字”等关键的词语,它们体现了全诗的艺术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命化,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诗中的语言魅力,从而增强语感。
  3.语句修辞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编的多数文学作品,都巧妙地结合了一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的运用使语言表达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分析各种修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深刻感受语言美,同时增强语感效果。
  二、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1.感悟语感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多感官同时参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过程。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体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教师的朗读技巧,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等,学生看得着、听得见,可以模仿和学习,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语感训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诵读的语言节奏中感悟语感。
  (2)学生自读
  培养语感的关键是“自己的语言实践”。因此,学生的自读尤为重要,学生自读要突出多读。多读,可以一篇多读,也可以读多篇文章。一篇多读,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促进作用;读多篇文章,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感实践的机会,对形成敏锐的语感大有益处。
  2.体味语感
  培养语感,应抓住文章中最能表情达意的字、词、句、段,要善于抓关键词语捕捉语感点,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领悟和体会情感,逐步理解表达效果。
  (1)词句比较
  课文中的有些词句虽不深奥,却十分传神,非常精妙。教师应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细细体会,培养学生的语感。
  (2)段落理解
  课文的一些重点段落非常精彩,对理解全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其语感效果。
  (3)细节体会
  细节描写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来说必不可少,它虽不是文章的最精彩之处,但却具体入微,对学生理解全文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丰富语感
  语感与想象紧密联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想象是思维重要的表现形式。教材是将各种文化信息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阅读材料,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进行想象,产生“内心视像”,才会感受语言的原始信息,引起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语感。
  (1)想象促朗读
  想象的参与会使语感在朗读中显现出来,要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习惯和能力,让事物的形象随着语流在脑海中浮现出来,建立起语言与形象间的联系。
  (2)想象促理解
  想象过程经常要运用一些巧妙的修辞语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形象性,通过想象进而联想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含蓄性。
  (3)想象促思维
  想象是发散思维的源泉,教学中应有效利用课文中的发散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4.内化语感
  语感虽然以感受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心理体验,但是这种体验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有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积累,才有理性的妙悟。这种积累既是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只有重视这两方面的积累,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在听、说、读、写的运用中显现出来。
  教学时,注重学生对生活体验的积累,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体验,唤起脑海中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形象,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同时,应注重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把识字、学词当做语言积累的基本起点,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词汇的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读文时才能畅达通顺,说话时才能妙语连珠,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因此,学生应多读、多背、多记,这样他们就能把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既可以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时直接引用,也可以借鉴、加工和再创造,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作者单位 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镇双庙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