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训练中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探索

2011-12-31李九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幼儿的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常规训练而形成的,常规训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想方设法地训练幼儿的常规。那么如何才能使常规训练深入幼儿心里,使他们形成稳定的习惯,并成为自觉的行为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并鼓励他们参与到整个训练过程当中。
  一、引导幼儿参与制订常规
  以往在常规训练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提出常规要求,幼儿被动执行,致使幼儿的积极性严重受到制约。我们知道幼儿是一群有着各自需要的个体,一旦他们的潜能被激活,当外界的行为要求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时,所发挥的作用将是巨大的,它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在制订常规时,我园就组织中、大班小朋友集体讨论,参与制订。如在制订进餐常规时,老师只提出问题:“吃饭的时候,小朋友应该怎样做?为什么?”有的说:“吃饭的时候,小朋友应该安静,要是吵闹小朋友吃的不舒服,还会噎着。”有的说:“吃饭的时候,小朋友应该多吃肉、蔬菜,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棒的!”这时,老师故意质疑:“是这样吗?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最爱吃肉和蔬菜,哪个小朋友最不爱吃这些,让他们两个站出来比一比,看看谁的身体棒?”老师让小朋友比较他们的身高、胖瘦,并让小朋友掰手腕比力气,小朋友看得一目了然,深受教育。为了进一步加深小朋友对食物营养作用的认识,教师继续启发提问:“小朋友,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孩子不喜欢吃大蒜、芹菜、海带等食物,你们能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请他们到书上、网络上查一查,看看这些食物到底有什么营养,为什么非要吃呢?”幼儿回家通过询问,然后乐此不疲地告诉大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很巧妙地让幼儿知道了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作用及吃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为了让小朋友将常规制订得更加细致,我们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如老师问:“今天进餐盛饭的时候,为什么这么拥挤?小朋友连碗都端不好呢?”小朋友会说“盛饭时,大家没有排队,秩序就乱了。”“那怎么做才对呢?”“排队盛饭。”这样自然在常态活动中训练了常规。
  二、引导幼儿参与管理过程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时间、复杂的过程,有的孩子虽然知道常规,但是生活中不一定能按常规要求去做,由于幼儿自控能力较差,有时会我行我素。也有的孩子能力较弱,操作不好,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如安排比较好动的孩子帮老师巡视进餐、午睡的情况。
  进餐时小朋友有没有往桌上掉饭粒,喝汤的时候有没有撒出碗外,午睡时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很安静地入睡了,有没有小声嘀咕、做小动作等现象。在检查活动中这些孩子自身也受到了训练,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帮助他,教他们脱衣服、系鞋带等。对于有时出现的常规失控的情况,可以引导幼儿想办法处理。如有一次在等待进餐时,老师因为帮保育员端菜离开了,不知是哪位小朋友兴奋起来了,乱喊乱叫,甚至乱敲碗勺,结果一个学一个,弄得活动室里乱哄哄的。老师耐心地帮大家分析原因:“高兴了在什么地方才可以大声喊叫?”“操场、田野。”“敲碗会把碗敲坏,高兴的时候应该敲打什么?”“敲锣、打鼓。”“等音乐活动时老师在让小朋友敲锣打鼓,好吗?”“进餐前高兴了可以怎么做?”“唱一唱歌曲,背一背儿歌。”偶尔又发生了类似情况,老师请班上的小朋友用录音机将嘈杂声录下来,然后将音量调到最大,放给全班小朋友听,并让幼儿说一说听到这些声音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遵守纪律,逐步养成自觉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参与评价的过程
  为了及时肯定幼儿遵守常规的做法,使好的习惯得到巩固,每天的效果小结中老师要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孩子,利用周五的“比星星”活动,让孩子自己来进行评价,分析每个孩子一周的表现,如小朋友说:“××小朋友上课可以得到一颗星,他总是举手回答问题。”“××小朋友做操得不到红五星,我们看见他没有认真做,跟老师做得不一样。”“××小朋友吃饭可以得到一颗星,他不挑食,碗里吃得很干净。”“××小朋友玩玩具得不到红五星,他从滑梯下面往上爬了。”……最后比一比谁的星星多,谁得的越多谁的表现就越好,得到星星少的小朋友在不知不觉的评价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激发了遵守幼儿常规要求的欲望。在幼儿的评价过程中,小朋友进一步认识了在一个集体当中,一定要遵守规则,约束自己,使常规要求在小朋友的心理及行为上得到强化。
  在日常常规训练中,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在习惯养成上小朋友对自己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养成速度快且稳定性好。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由于幼儿的主动参与,孩子们对常规的认识提高了,遵守常规的自觉性增高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城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