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1-12-31李翠然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摘 要: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及教学实践,提出新课标数学教学中的几种策略。从爱护学生的思维水平入手,论述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并关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体会;数学与生活
通过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有所成长,不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不从学生的自身发展角度和长远发展角度着手,是达不到什么好的效果的,就更谈不上使学生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得到更多的东西的。题海战术将泯灭我们下一代的创造力,我们必须放弃。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应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地位,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给学生“吃正餐”之余,不妨多提供一些丰盛的“自助餐”。当前,我们的教师就要从教学的实际做起,设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得到身心的共同健康发展。以下是我在新课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自主性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和数学概念的方法,并能像科学家一样命名自己的发现,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的特征,由此完成了对新知的主动建构过程,并且培养了品德,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也就自然完成了。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掩卷深思”,由学生自己去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在与原有知识结构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人对问题的操作、交流、反省主动建构新知。从而经历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体会到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所在、真谛所在,人生的品质和价值所在。把时间还给学生,“自主活动”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怎样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并获得对新知的建构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学到了研究方法(学习的方法),获得了知识,同时克服了困难,陶冶了品德,学生获得了更高、更强的能力。但“自主活动”绝不能弱化数学上的严格逻辑证明,反而应在这方面有加强的趋势。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数学证实的逻辑严格性。丢掉了数学证实,就丢掉了数学的核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好关,严格要求学生的说理过程要具有严密性和思维的缜密性。
2.新课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出发,这些理念贯彻到教材与课堂教学当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已经成为数学新课标下学生表现的一个标志。对于新课标中强调的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数学不必引入太多的应用内容,以免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而把握不了数学的科学实质。数学应由它的简洁、明确、强烈的规律性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爱好,而不适用繁杂的事例来灌输知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
3.新课标打破了传统分科,取而代之以大模块。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为了纯粹地学习而学习,知识结构更趋向于多元化、实用性。不像以往的知识分块,知识之间联系较少,学生学到最后,就像个学者,学习能力较差。新课标对问题的研究与表述主张不要过早“形式化”,要先通过具体情境,从直观、实验与应用入手,通过思考、归纳出想法,找到问题,然后再去算、去证实。这样做,学生会逐渐体会到“现实”与“抽象”之间的关系,逐步接受数学的“形式化”,学生学到最后,就变成个学习者,其实这正是新课标的理念与传统的数学课程之间较大的不同之处。在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愉悦、合作地完成对知识的探索、猜想、归纳与运用的同时,只要你课前精心预设,学生就能把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改已经全方位展开,教师已不能再观望和徘徊,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认真学习和探索,切实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我们升学率的面子出发,在新课改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搭建的舞台。
(作者单位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