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中生物不再单调

2011-12-31张富生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从事多年的教学经验,怎样让生物教学不再枯燥单调呢?这就离不开生物实验。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重大弊端是学生的知识几乎全部是从书本文字信息中获取的,学生学习中缺少实验探究、讨论等实践活动,因而学生往往处于一种思维定式状态,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经常是借助于教材中现成的知识概念和知识理论,这正是造成他们科学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元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实验有助于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去领悟、去体会,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结论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从客观实际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整合信息中获得知识,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探究的历史。在生物发展史中,每个发现都经历科学家周密的实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严密的推理和验证等过程。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对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脱离现实生活实际和偏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构建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形成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顺应时代对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都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教学的,以传授课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即使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的。知识的传授很少有机会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相联系。在生物课程中,贯穿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可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热爱,更好地体现生物教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大大丰富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境交融、师生相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不能忽视实验的重要性,因为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