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 再论庄公
2011-12-31马正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9期
《曹刿论战》一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是浅易文言文的经典作品之一。其历久弥新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只用220个字,就完整地记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更重要的是它让主要人物曹刿的形象深深烙在了读者的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亲临战场,从容指挥。很多人认为,正是由于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弱小的鲁国才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并把鲁庄公说成是昏庸无能、无所作为的君主。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对《曹刿论战》一文的人物分析不够全面,长勺之战的首功应归于那位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知人善任的鲁庄公。下面我们一起探讨《曹刿论战》中有关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几个闪光点。
一、鲁庄公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曹刿本是一平民,面对齐国的进犯,不受当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狭隘思想的束缚,主动请求晋见庄公,积极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争,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开创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奇迹。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固然令人佩服,但庄公的礼贤下士,唯才是举同样令人佩服。倘若没有鲁庄公对曹刿“请见”的欣然接受,曹刿纵是旷世奇才,又怎能参与国家的决策?倘若没有庄公的识才,曹刿肯定没于草野之间,绝不可能在长勺之战中独领风骚、抢尽风头。倘若没有鲁庄公的起用,作为“素食者”的曹刿,又怎会一跃成为战争的指挥者呢?毫不夸张地说,鲁庄公举用曹刿,将战争的决策权交付于他,这种举措是大胆的,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个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时代,鲁庄公敢于打破当时的贵贱樊篱,破格起用一个布衣,可见他异常重视人才。接见曹刿,与之交谈,认为他的所见是真知灼见的,庄公这才完全信任曹刿,将战争的指挥权拱手相让。在一个大的事件来临之前,一个人出一个主意或许并不难,甚至出一个十分优秀的点子也未必没有可能,难的却是在一百个点子中选出最好的一个来,鲁庄公做到了,可见他不仅不俗不“鄙”,而且十分高明!由此可见,鲁庄公是一位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君主。
二、鲁庄公仁德爱民、政治开明
课文开头“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点明这场齐鲁之战,鲁国一方的性质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接着,曹刿与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鲁庄公心无成算,对曹刿郑重的询问做不出爽快切要的回答。经过曹刿的启发,终有所悟。鲁庄公的最后回答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也就是说,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务实的表现,可以凭这应战。在这里,不难看出,曹刿很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与用兵作战的条件,这比当时的统治者高出一筹。但是这种赢得民心的政治资本,完全是鲁庄公平时施政过程中的长期积累,而不在于曹刿的临时点拨、总结,只不过鲁庄公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罢了。当时社会极其动荡,诸侯征战频繁,大多君主骄横残暴,对人民宽厚仁慈的寥寥无几。而鲁庄公的这番答言,从侧面说明他是个宽厚仁德、心怀苍生、体恤民情的君主,这也是鲁国人民同仇敌忾地奔赴疆场,踊跃参战的基石所在。
长勺之战前,曹刿“隐于东平乡,从未出仕”。进见鲁庄公前,曹刿口无遮拦地对其乡人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此话就是现在看来也未免有些张狂。然而在当时既没有乡民告密,也没有哪个当官的拿他是问。再者,曹刿所处的那个时代贵贱分明,君臣之礼森严,然而出身鄙野的曹刿毫无阻碍地进见到鲁庄公,并且直言相问:“何以战?”由此可见,鲁国的政治有多开明,民众的言论有多宽松!这样的吏治民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长期的积淀,是鲁庄公仁德爱民的结果。
三、鲁庄公胸怀宽广、虚心纳谏
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了齐国悍然入侵鲁国,就在这大敌压境的危急关头,鲁庄公仍能镇定自若地接见曹刿,而曹刿请见时,不是开门见山地进献安邦定国之策,而是直截了当地问:“何以战?”语气颇为不善,大有咄咄逼人之势,鲁庄公则耐心回答,曹刿却一一否定。往来三个回合,才得到曹刿的肯定。在庄公和曹刿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容易忽略的一点是:此次论战不是庄公问计曹刿回答,而是曹刿反客为主,接连三问,步步紧逼。这固然表现了曹刿不凡的勇气,可是,庄公面对自己反主为客的尴尬处境,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而且一次比一次回答得深入,他的耐心、沉着和远见不是尽显于此吗?这番对话,显然是在较为民主的气氛中进行的,鲁庄公全然没有上位者的威严,几乎是在接受曹刿的“面试”。
长勺之战时,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对齐军发动进攻和反击之时,曹刿不仅“未可”“可矣”地指挥,而且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地上下折腾。若不是鲁庄公胸怀宽广,哪个容得了个性张扬的曹刿于三军面前如此这般地洒脱淋漓?古往今来,唐宗宋祖虚心纳谏而为明君,胸怀宽广而为王道,那么,鲁庄公何尝不是一位有道明君呢?
鲁庄公是国君,是战争的决策者,在长勺之战的前前后后,不管是战前仁德治国,战中吸纳良才,战后总结经验,无不体现了鲁庄公的正确决策,退一万步说,如果鲁庄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就算有一代神算诸葛孔明相佐,又有何益?如果没有庄公的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将是无稽之谈;如果没有庄公的仁德爱民、政治开明,曹刿便没有生存发展的土壤,早就背井离乡、远适乐土;如果没有庄公的胸怀宽广、虚心纳谏,便没有曹刿的一战成名、威震天下。在鲁庄公十年的这场著名的长勺之战中,如果说曹刿是战争的权威和统帅,那么,鲁庄公则是战争的基石和关键。如果说曹刿的深谋远虑、机警谨慎,建立了不朽的功绩,那么,鲁庄公的知人善任、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则在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上,齐鲁曾发生过乾时、长勺、朗城三次大的战事,鲁庄公取得了两胜一负的战绩。长勺之战的成功经验也影响了后来齐鲁之间的朗城之战。长勺之战后,齐师春季败归,秋季便纠合宋国前来复仇。齐、宋联军与鲁军在朗城展开大战,两军阵前鲁庄公用鲁军之劲矢射伤骁勇无比的联军主将南宫长万后,鲁庄公抓住战机挥师掩杀,结果齐、宋联军又大败。鲁庄公在位32年,病逝于公元前662年8月。如果鲁庄公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又何以能使鲁国长治久安?就此而言,作为一国之君,鲁庄公无疑是称职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新野县王集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