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创新写作
2011-12-31汪建蕊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一篇作文包括审题立意、结构技法、材料贮用、语言锤炼四个方面,要想写一篇优秀的作文,还必须打造亮点。于是作文教学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导致学生的文章越来越格式化,所选的材料离自己越来越远。
2007年江苏省的一篇被“打捞”出水的高考作文《怀想天空》,它之所以被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从最初的36分提到最后的54分,就是因为这篇作文叙的是考前的真事,抒的是真情实感。负责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30年的何永康教授在阅卷现场点评道:
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眩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的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这一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的到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期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
由此可知,如果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如果想让自己的作文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就必须做好四个方面。
一、真
“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是其他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如果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那么首先就要从“真”出发。
1. 关注现实生活
高中生应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可以从生活小事中挖掘素材,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引人深思之处,尤其要关注自己的亲身体验在作文材料和使用中的重要性。
然而,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的“脱离现实”的倾向。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房前屋后清澈或被污染的“水”。
2. 关注社会热点
多留心社会热点,尤其是涉及人性评论的新闻报道,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冷暖人间”等。重视写作的现实意识,文章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有现实针对性方有生命力。如2007年底中国南方的雪灾事件,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2008年8月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2009年10月1日举国欢庆建国60周年,这些热点都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从而增加你文章的真实性。
二、情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作文千百样,但它们有一个打动人心的共同点,那就是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就是真诚地袒露你的心,袒露你的灵魂,只有用真情谱写的文章,才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首先,学生要对生活、时代、大自然充满热情,调动多种心理功能,观察外物时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分激发自己的情感。
其次,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炼浓缩,要赋予生活原生态的情感更强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第三,在情节上,尤其是细节,不夸大、不虚假,合情合理,处处给人真实感,而文中的感情是自然流露的,合乎人之常情,而非牵强和外加的。
平凡的生活表象,潜在着丰富的情感特质,感受之,品位之,便能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如朱自清的《背影》和2006年高考湖北优秀作文《三生有幸遇上你》,就是以真情动人。
三、理
凡名篇佳作,往往内容深刻、理性突出,因而学生的作文也应放眼未来,要善于把事物放在大背景下去看、去想,用世界的、长远的目光审视生命、人生、社会;要善于思辨,看到事物的多面性,用个性的目光审视世界;要善于冷静反思,打破常规格式,用个性的思考、别具的慧眼,去感悟世界。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于形象中见哲理、质朴中见深刻、含蓄中蕴真义,让阅卷老师爱不释卷。
四、我
真情表达,张扬个性,让学生做心灵的主人,写作应该写有“我”之文,重视内心的感受和人生的体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用我笔写我心。
学生写作时都喜欢把目光看向高处、远处,寻求成功人士、名人伟人、古代先贤的例证,却忘了有一个同样丰富但更个性的材料库,那就是自己。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自我的心理历程、成长经验、人生感悟,是一个丰富而且独一无二的宝藏,只要用心开掘,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几年在作文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主体创新写作有一些浅薄的见解。我想,不管是平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高考想打动阅卷老师,“真、情、理、我”这四个方面都是值得重视的,而且也是必须要关注的。总之,文好要求“真”,动人要有“情”,服人要讲“理”,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我”。
(滦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