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2011-12-31徐秀玲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文言文,是中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学习一定的文言文,有助于语言运用更灵活简便。但是分析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以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为主——解释词句、分段,再概括层意与中心,方法千遍一律,费时低效。这样长期下来,不仅学生乏味,教师自己也感到厌烦。文言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了改变这种观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做法。
一、力求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夯实基础
第一,通过诵读,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在那种语言环境中,但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境了。可是,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在一个小的天地中创造出一个学文言的语言环境啊!几人、几十人齐声诵读,每天读一阵子,也就有了语感。长久下去,读来读去,许多词、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中,何愁没有语感?古人读书“口舌成疮”便是证明。当然,值得强调的是,诵读时,口、耳、眼、心都得用上,且要熟读成诵。如果不能坚持诵读,掌握的文言文量不足,则会如孟子所云:“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
第二,练习文言qTrY0O8hxXy4DiPr7Y2bZVpTULx0Kmt5m65Wd4bnRYQ=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如果是不懂,或者是半懂,那么,只要一翻译原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问题暴露出来了,或是词义没弄清楚,或是句式不了解,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荀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阻碍,遇到疑惑,经过思考,经过教师的指点,得到了解决,记忆也就更深了。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是口头翻译,也可以笔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都应该以准确、规范为标准。准确,指词语要翻译得准确,要牢牢落实;规范,指译文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那种只写出句子大意的翻译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译文要准确规范,对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开始训练时,总是不够准确、不够规范。但是,如果教师每次都指出那些不准确、不够规范的地方,并予以纠正,要求又很严格,那么,准确规范的翻译是能够逐步做到的。
第三,多做一些词语和句式的归类、对比练习,加深理解。
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使之达到理性的认识,并且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四种文言词语的现象;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文言句式的翻译。这种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对比、归纳练习,可以在一篇之内进行,也可以不限于一篇的范围之内,最好在复习时进行。
二、文言文教学力求和现代文教学接轨,充分发掘文言中的内容美、形式美的因素,激发阅读兴趣
1. 体味意蕴美的丰富
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而我们的学生,正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环境,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正确的引导,更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而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刻画了许多光彩夺目的形象,我们说,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视美与丑的过程中,我们会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情感共鸣中灵魂得到荡涤和洗礼。如《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的形象格外耀目——他本是一个平民,但在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献计献策,才使鲁国转危为安;而《出师表》中,诸葛亮临行前反复叮咛,殷切期望,对蜀汉的忠贞之情流溢于字里行间。读这些作品,学生自然会感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情!当然,我们不能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更不能以教参为唯一标准,做搬运工,而应引导学生,鼓励其有自己的见解。还以《曹刿论战》为例,教参中对庄公的评价为“鄙”,以此反衬曹刿的“远谋”,但教学中,学生为庄公平反,认为他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可赞!认为他贵为一国之君,甘于幕后,放手让曹刿指挥作战,有难能可贵的民主作风,认为他唯贤是用,用人不疑,可敬!……这些讨论,无不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当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使学生这些历史人物深受感动、神采飞扬时,我们的教学也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2. 采撷形式美的花朵
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诸子百家争鸣,有汉赋铺排,有唐宋古文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令人目迷心驰!有刻在器物、碑碣上,用以称颂公德或劝勉警戒自己的“铭文”,这种文体注重骈对,句式整齐,多用抒情;有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表文,这种文体,内容为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与记叙、抒情相结合,辞情恳切。再如“说”这种文体,可发表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形式上以议为主、叙议结合,且比较重视文采;还有“记”“书”“序”多种文体,形式多样。而文言文的表现章法也值得研磨借鉴,如《口技》中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使口技表演的场面更扣人心弦;又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写景,采用了“借宾定主”的衬托手法,以周围群山来衬托西山的高大雄伟;再如《上枢密韩太尉书》中采用了“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结构方式,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当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对各种文体多样的表现手法心领神会并用之于写作之时,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发挥了真正的引领作用。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搜索,都会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最美的那一朵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魅力,感觉到“文言文,要说爱你也容易”,从而在文言文的教学上有大的收获,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构建文言文知识的殿堂,切实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江都市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