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
2011-12-31李艳晶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摘要: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数学课堂也应该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基地。实施好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情感成为教学的“驱动器”。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情感驱动器
数学给人的印象往往都是抽象、乏味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资源,利用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如给学生展现数学符号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等,从中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让情感成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催化剂,让情感成为教学的“驱动器”。
一、 要关爱学生并要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学会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单纯地授业解惑,实施好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 教师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应该是热爱学生,尊重和试着理解学生,突出情感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情感教育主张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关注个体,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突出情感教育。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把情感把尊重热爱贯穿于数学教学中,就一定能让数学教育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课堂时时绽放出情感之花,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幸福。
2.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绝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绝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当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情境,精心挖掘情感目标,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适宜性与多样性,努力创造物理规律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点。
例如,在许多资料上都有这样一道试题:已知数列{an}与{bn}是等差数列,Sn和Sn'分别是它们的前n项和,且Sn∶Sn'=(5n+3)∶(2n+7),求a20∶b20。
我们都知道,正确解法是:
(a1+a39)=2a20,(b1+b39)=2b20
a20∶b20=(a1+a39)∶(b1+b39)
=(a1+a39)×39∶(b1+b39)×39
=S39∶S39'=(5×39+3)∶(2×39+7)
=198∶85
而在学生的作业中却出现了以下解法:
因为Sn∶Sn'=(5n+3)∶(2n+7),
可设Sn=k(5n+3)且Sn'=k(2n+7) (k≠0)
a20=S20-S19=k(5×20+3)-k(5×19+3)=5k
b20=S20'-S19'=k(2×20+7)-k(2×19+7)=2k
a20∶b20=5∶2
答案错了!但上面的解题过程却似乎无懈可击。教师没有简单地将其判错就完事,凭直觉,其感觉到这是学生无意中出了一个“考验”老师的难题,如果简单从事,势必让学生失望,至少会让学生感到遗憾。教师经过耐心地寻找其错误原因,反复推敲验证,终于发现问题出在“因为Sn∶Sn'=(5n+3)∶(2n+7),可设Sn=k(5n+3)且Sn'=k(2n+7)”这一句话上,这种设法虽然可以保证“Sn∶Sn'=(5n+3)∶(2n+7)”成立,但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不是n的一次函数,而是n的二次函数,即Sn=na1+,这样,由“Sn∶Sn'=(5n+3)∶(2n+7)”就不能得到“Sn=k(5n+3)且Sn'=k(2n+7)”。
错误原因找到了,到此为止也可以向学生“交代”了!但教师没有就此罢休,一个强烈的念头迫使其沿着学生的思路继续下去:既然Sn是n的二次函数,那么把上面的设改为:
可设Sn=kn(5n+3)且 Sn'=kn(2n+7),
(让其满足二次关系)又怎么样呢?算一算:
a20=S20-S19=20k(5×20+3)-19k(5×19+3)=198k
b20=S20'-S19'=20k(2×20+7)-19k(2×19+7)=85k
a20∶b20=198∶85
结论完全正确!是巧合吗?再对一般情况进行验证,证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第二天,我们先将错误的解法公布出来让学生思考,学生中一时还没有人能够指出其错误原因,但很快就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设为Sn=(kn+c)(5n+3)且Sn'=(kn+c)(2n+7)呢?”其实,只要注意到Sn的表达式中没有常数项就行了,如果有常数项,则需将比例系数设为kn+c。
通过这个试题的解法由错误到正确,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数学情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学习、评价等。
总之,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精神,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国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