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主任工作方法
2011-12-31焦元东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班级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基本单位,而班级的管理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有序建设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科学、民主的管理方法,引导学生热爱班集体,形成以班级为核心的向心力,促成良好的班风。
一、抓关键、抓要害
一个班集体的好坏,往往和班干部有很大的关系。班干部是班级中的“主心骨”“领头羊”,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工作、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等方面效仿的榜样。一群坚强有力的班干部往往可以确定班级前进的方向,影响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因此,在一个班级中如何组织和培养班干部,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
多年来,我采用分层教学实验,即按学生学习状况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的比较,丙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差。在这种状况下,如何选好班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定标准:要有较高尚的品德修养,能为同学们热心服务,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具体做法是:首先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包括其思想品德、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生活习惯等。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临时指定,在一段时间后公开对班干部进行评价,让全班学生再行选举。其中对受过学校处分和犯过错误的同学都要一视同仁,使同学们心悦诚服。最后对班干部积极鼓励和支持,并及时指导他们的工作。从效果看,令人满意。
除了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这两个环节之外,还要抓典型,无论是正反面,都要认真剖析,让每个学生知道一件事好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对班级有什么危害,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危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学生的自我辨析能力。
二、多走动、多观察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了解学生。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班级管理才能取得成效。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获得第一手资料。可在课堂观察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情绪、意志等,在课外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互的关系等,并深入到学生中去,多走动、多观察,多和学生谈心,摸清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另外,还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做书面回答,或者写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个别谈话、分析作业、开座谈会、和任课老师交换意见、家访等活动。班主任要运用多种方法,从方方面面了解学生、了解班级,从思想、行为、道德、社会、人生等方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设置挫折教育、危机教育、责任感教育,做到教书育人双丰收。
三、有爱心、有耐心
爱护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到的,无论学生自身个体差异如何,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一视同仁,关心和爱护学生。尤其是“双差生”,他们往往有一种自卑感,对这部分学生通常用一句体贴的话语,就能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给其以勇气和力量。同时爱学生还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尊严上,对犯有各种错误的同学,要及时指出其错误,但不能侮辱人格,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对部分问题个别批评、个别交谈。
教育学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的过程。而耐心在教育过程中就尤为重要。对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许多不良的行为往往反复出现,仅凭几句训斥的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工作,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逐步得以发展和提高。
四、讲策略、重实效
讲策略、重实效是班主任工作的终结,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形,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联系家庭、社会,用舆论引导人、影响人,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方法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及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要利用作文、日记、书面交流等,渗透情感激励。譬如学生面对挫折一蹶不振时,班主任应该这样说:“你尽力了,虽没做好,但问心无愧就是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你会取得好成绩的。”总之,讲策略,要避免问题被激化,把一切排除于萌芽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争取更好地完成班级工作,切实努力地管好班级。
(通渭县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