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初探
2011-12-31娄小梅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如何开展好复习课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实践问题。在此,我谈一谈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做法。
一、要明确目标与要求
复习课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要求是:复习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具有时段性,包括即时复习、课时复习、单元复习、半期复习、全期复习、全年复习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具体要求,明确每节课复习的总目标。根据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程度不同的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目标的实现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要注重基本功训练
复习课的基本训练要抓住这一单元的要害,突出重点,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思维、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对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切实做到旧知要烂熟,力求熟练、准确、快捷。
我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题,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做好复习的准备。
(1)口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说说你的想法。
①单位一定,购买本数和付款总数。 ②人的身高和跑步的速度。 ③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④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⑤运送一批货物,每天运送的吨数和所需天数。
要想正确、快速地用比例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必须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题目里两种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即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还是比值一定,这是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如果正确判断这一关过不了,后面解答有关比例知识的实际问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失去了应有的支撑。
三、要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一位教师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设计了如下一组题目:不计算,说说该题求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
(1)开发区小学新教学楼要装10根长4米、宽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下水管。现要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锈漆,每平方米需要用0.2千克,共需防锈漆多少千克?
(2)用一种车厢是长方体的汽车运煤。从里面量车厢长5米,宽2.5米,装煤高度是0.4米,每立方米煤重2.5吨,这辆汽车一次能运煤多少吨?
(3)要做一根管口周长是40厘米的长方体通气管10根,管子长2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4)在一个长10米、宽3.5米的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铺设2厘米厚的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5)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分米,这个鱼缸最多可以容多少升水?
在引导学生回答出上述5道题目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5道题目自然地把它们分成三类。即(1)和(3)、(2)和(5)、(4)。而后再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式,使认知结构中三个概念的可辨别性更加清晰,可利用性更强。
接下来,再回到这5道习题,让学生在这三组里各选一道进行“实战训练”,深化学生对表面积、体积、容积三个核心概念的理解。通过以上的分类归纳,让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大脑里存储的知识更具条理化,为建构新的知识(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容积)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四、要准确评价
讲评试题,有的放矢。讲评之前,应作错题统计或抽样统计,讲评时,重点题、高错误率题先讲、讲细,可作引申扩展,次要题、个别错题不讲。不可照“卷”宣科,以免费时劳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把握好新课程理念,开展好复习课的教学。这样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都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邳州市运河镇镇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