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语言的艺术化效果探析

2011-12-31马建海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摘要:课堂教学的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知识传授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引起学生课堂兴趣的关键。地理作为一门文科类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更要注重语言的修炼。笔者认为,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活动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少讲、精讲。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语言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知识的传授、思想的塑造、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兴趣的调动等,都是靠教师的语言来引导和实现的。地理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笔者多年来从事职业学校的地理教育,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了一些课堂教学中语言应用的经验。
  一、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学生学习热情较低。好多学生从思想上对地理课的重视就不够,如果教师上课没有足够能吸引学生的语言,课堂效果会是什么样我们可想而知。因此,课堂上我们必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面对这些高年级的学生,有些内容的讲解不需细细咀嚼,语言应力求直观、精辟、简练,尽量指出事物发展或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自己加强对未知内容的探究,当然在语言简练的同时,还要力求生动。比如在讲解地形特点时,中国地形特点可概况为“西高东低,多山区,少平原”,北美地势特点可概况为“湖泊多,山地丘陵多,中部平原”等,这种语言简洁直观,不需过多累述学生就能懂。但是在讲时区划分时,就要生动形象一点,否则学生可能会因听不懂而毫无兴趣。比如在引入时差、时区等概念时,我跟学生讲:“晚上6点从上海乘飞机飞往加拿大,在晚上12点的时候,上海是深夜,而在飞机上看到的却是阳光灿烂的景象。”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和兴趣去弄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理现象。
  二、用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地理教学中最忌讳平平淡淡的填鸭式的语言,那样以灌输为主的课堂学生会昏昏欲睡。我在讲解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都要挖掘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小故事。比如我在讲“大陆漂移说”时,给学生讲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他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偶然发现被大西洋阻隔的南美洲和非洲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相似,于是他着手从古生物化石、地质构造、气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大胆地得出现在的美洲、非洲、亚欧等大陆是由一块大陆分裂而成。有了这位科学家的大胆推测,诞生了后来的“板块构造学说”。但是,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而忽略了重点内容。有些教师喜欢抓住一点尽情发挥,大讲特讲一些奇闻趣事,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知识点没掌握多少,对老师讲的故事却能人人传颂。因此,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地忘了“本”,那还不如照本宣科。
  三、用规范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地理是一门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严谨、规范。地理学科中涉及到的地名、类别、原理、规律类的内容比较多,在讲解过程中需要用全称的一定不能省略,比如在讲气候类型的时候,“热带、亚热带、温带”“海洋性、地中海式、湿润”等这些词语就不能有一字之差,否则会误导学生,甚至会传输给学生错误的知识。有些词在用的时候要严谨、科学,不能随意,比如在看地图时,不能说俄罗斯在中国的“上面”,要说在中国的“北面”,同样澳大利亚在中国的“南面”,不能说在中国的“下面”,海南在中国的“南部”,就不能用“南面”。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科学规范,才能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地理学习态度。
  四、用精练的技巧性语言燃烧学生的激情
  地理教学中,教师在用真实、准确的用语的同时,对于一些地理现象、地质特点或自然景观等的描述,可以借助一些恰当的民间谚语、成语及诗词来增加语言的诗意性。比如在讲地球的自转时,我引用一句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地球的自转;在描述横断山区长江两岸的地形特点时,我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俗语,仅仅10个字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横断山的复杂地形和气候垂直变化的特点。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用这种技巧性的语言去描述,不仅形象而且通俗易懂,使学生会充满兴趣,甚至有种去围绕知识点创作俗语增强记忆的激情。
  五、用简洁的语言结合信息手段的运用增强课堂效果
  “挂图、课本、粉笔、嘴巴”,是传统地理课教学手段的关键词,教师的冗冗长言、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吸引学生,有时还会使学生如坠云里雾里。现代地理教学结合多媒体,通过图片、图形、声音、视频等方式使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只需要配以简单的语言介绍,不需冗长的描述性语言,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作为地理教师,要想将计算机技术熟练的应用于教学中,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我在教授《地球运动》这节课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动画,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在动画演示中发现了地球公转和自转时与太阳的关系,能很容易地掌握昼夜和四季形成的原理。这些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在应用现代信息手段的教学过程中,无需过多的语言描述,只要做好点拔、归纳、总结等这些简要的语言功课就可以了。
  总之,在以语言描述为主要方式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语言上还是需要下一番工夫斟酌的,如果语言运用的有艺术,不仅会使地理课堂不再枯燥,而且还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连云港市大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