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形式 打造活跃历史课堂

2011-12-31徐祥中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摘要:《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从备课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实际化、课堂氛围活跃化、历史作业开放化等方面,对如何上活历史课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指思维具有创造性,要求学生善于去求同,更善于求异;在概念的掌握与理解方面,不仅能把新知识、新概念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系统中,而且能利用新知识加深对旧概念的理解;在解决问题时能灵活应用知识,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历史记载着人类社会的过去,历史内容是不可更改的,但教学方式却是可以创新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备课内容要问题化
  历史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往往是根据教材内容,以时间为顺序把教学内容详细阐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一遍,但是它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教师要把备课内容问题化:即在备课过程中把所有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使学生多角度、全方面了解历史事件,根据问题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辩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节内容时,我在备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怎样的伤害?(3)林则徐禁烟采取什么措施?(4)你是怎样看待虎门销烟的?(5)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不是中国禁烟运动造成的?(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你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什么?(7)《南京条约》中对中国主权、经济造成伤害的条款分别是什么?(8)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过层层剖析,把鸦片战争知识点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来寻找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灵活运用知识,积极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要情景化
  历史教材蕴涵人类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美好未来的寄托。在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但是学生却听不懂。建构主义者认为:由于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中生活,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产生不同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习惯和认知结构,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自然禀赋。如在教学《三大战役》时,我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情景再现教学模式。从战役背景、双方领导人的决策、战役的进展、震撼的战争场景、解放区人民的支持等几个角度选取视频,再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对三大战役胜利原因进行讨论,得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教师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三、课堂氛围要活跃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实施者,学生是被动者。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脑子想、动手做,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如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教士、贵族和资产阶级,让他们自己拟定演讲稿,代表各自阶级在三级会议中发言。甲同学(路易十六):“各位代表,这次召开三级会议目的是解决政府财政困难问题,希望各位代表同意提高税额。”乙同学(教士):“我们同意增税,缓解财政危机。”丙同学(贵族):“我们赞同国王陛下的提议,同意增税。”丁同学(资产阶级):“政府财政困难原因是专制王权造成的,政治体制不改革,国家就解决不了困难,人们就要受难,废除专制王权,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取消特权,全体国民一律平等,共同纳税,发展经济,这是我们的要求。”甲:“你们要造反?我派军队把你们都抓起来,关进巴士底狱。”丁同学:“现在我们有很多支持者,你能抓完吗?”一群学生扮演军队涌入,抓住丁同学。丁同学:“你们抓我,不怕人民起义吗?”同学们大喊:“起义,去攻占巴士底狱。”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亲身经历法国革命的爆发过程,完全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四、历史作业要开放化
  作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传统的作业是封闭的,答案是唯一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采用开放式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开放式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到图书馆、历史博物馆、互联网查找一些资料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在进行调查、实地考察等活动环节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准确的答案。如在教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要求学生调查农村四十年间的变化,学生得出结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促进了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而城市经济发展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这次调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同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师应从备课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实际化、课堂氛围活跃化、历史作业开放化等方面有目地进行教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终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