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
2011-12-31何长平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思想,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尤为重要,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帮助教师协调与学生、同事及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由于教育活动本身的特殊性,这就使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比对其他职业的更高。教师面临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要使教师职业道德成为教师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必须通过系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主体自身的修养才能实现。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积极引导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要依据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施加系统的教育和影响,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教育信念,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职业道德品质的活动。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师德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就是师德。对于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而言,教师的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在承袭传统的“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基础上,师德被赋予了更具科学性、时代性的新内容:
1. 创新精神与科学精神应成为师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丰富师德修养的新内容,开辟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新途径,使师德能符合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推行素质教育、开展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青年。
2. 对学生充满爱应成为师德的根本宗旨
爱学生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拥有了这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教师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这种情感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刻地领会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乐趣,推动他们不断地去探寻做好教育工作的方法,促进自身理想人格的形成。
3. 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成为师德的重要标志
要想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就必须协调好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下师德的重要标志。
三、教师专业化的师德修养
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促使学生成长、教育进步的重要因素,加强教师的师德职前培养,可以帮助其坚定教育信念,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求取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表现在教师个体方面,不仅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而且教育科研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改善。这一过程不仅是教师教育新理念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从专业地位到专业角色转变的发展过程。
1. 为学生服务的专业意识
要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就要求教师努力提供令社会和公众满意的“服务”。为此,教师必须在专业工作中表现出主动负责、精益求精的专业意识。这不仅是从事专门职业的专业人员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一种“专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主动为学生服务是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所应有的专业意识。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劳动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这就成为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和首要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重要要求。只有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专业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从而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 爱岗敬业的专业使命
教师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必须把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教育事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紧密地联系起来。敬业就是要求广大教师要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的要求,认真履行教师应尽的职责,并落实到对每一个学生的高度负责上。
3. 治学严谨、终身学习的专业品质
教师职业特有的要求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才可以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也逐渐丰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的意识,不断为自己充电,补充新知识,用新的科学知识来丰富自己。要对学生予以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意识,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当前师德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师德建设重在自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加强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树立高尚师德的教师风范:(1)通过学习,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操,确立职业道德信念,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较强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创业精神。(2)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完善各方面教育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师魅力,真正达到“学高”的境界。(3)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师德内在道德与外表形象统一。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用高尚的德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用自己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起好表率和导向作用。
总之,教师要通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辨别和思考,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