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2011-12-31马文娟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基本立足点,着重从构建新理念、改革旧方法、坚持互尊重三个方面来阐述这种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学生;新课程改革;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衡量师生之间关系最主要因素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已经由单一的评价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变,不再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而是合情合理地、公平公正地、全面系统地评价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彰显出我国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体制等方面新一轮改革的实效已经初见端倪。特别是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不再唯老师是从,而是具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行为空间,师生在各自既定的权利和义务上的一种平等民主、积极互动、互尊互爱的新型关系。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与学习观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消除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与学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新型关系的影响下,师生关系上的平等,不光是地位上的平等,还应包括学生和教师人格的平等、情感的平等、认知的平等。这就打破了以往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那种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一相情愿”式“说教”的活动,而是要在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下,教师指导、帮助、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当学生在学习中遇上难于解决的问题需要请教老师时,教师应该以一种协商解决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体现出一种师生合作探究的先进教育理念,消除过去那种“凡是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老师解答的就是权威”的不合理现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由此可见,教育的真谛不光是教书,更重要是育人。传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