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1-12-31高慧艳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极大地丰富了数学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在很多方面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解放。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整合过度和盲目整合等情况。下面,笔者以自身体会,就如何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出一些见解。
  反思一:是不是逢课都要搞整合
  当前信息技术广泛进入了数学课堂,在多媒体的召唤下,广大教师都投入到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中来,以至于教学必须要多媒体,上课必须有课件,似乎没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就上不好数学课了!更有甚者,有很多教育主管部门也都将是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效果的评定标准,这更为盲目整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借助于多媒体方式来提高课程的展示效果,达到传统说教方法而无法达到的效果。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技术整合只应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必须从尊重学科规律出发,正确对待整合教学的开展。
  反思二:课件是主角还是配角
  课件作为实施课程整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正确应用课件,目前存在着很广阔的讨论空间。在教学中,有的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显然成了教学的主线;有的课件QHZA+ipRgZBgz+BYvvUGRA==花样繁多却不突出对重点知识的深入;有的课件内容全面,完全替代教师板书……笔者认为,课件必须为教学设计服务,是教师教学闪光点的强化,课件在教学中必须是配角,更不应成为课堂中的师生教学的剧本。
  反思三: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虽然课程内容丰富了,但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到底是演员还是观众呢?
  学习是一个交互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数学的学科特点必须突出强化学生的实验验证技能,必须要求学生多做多练。所以,如果学生仅仅把当做自己是看电影的观众,就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1)还原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的真实目标,不要以上纲上线的方式要求教师盲目片面地追求表面效果。教师教学的主要精力必须以教学设计为主体,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为了更好地为这个主体而服务。
  (2)提高课件的研发水平,增加对教师们更多的信息技术培训或是至少以区县为单位统一学科的电子教案,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整合能力和教学效果。
  (3)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这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开展教学就是为了有效地刺激学生参与教学,并认真进行交互过程。只有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来体现的,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是每个教师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交互参与为中心,正确对待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遵化市东旧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