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011-12-31王文娟
成才之路 2011年30期
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归属与落脚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情景;趣味;激励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最基本的条件。我们从实践中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课堂教学这个传统教育的基座仍然十分顽固,“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的教师也并没有真正摆好师生的位置,“师道尊严”使学生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的学生,或许因为在认知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敢在同伴面前轻易回答老师的提问,害怕出丑。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的学习能力仍得不到应有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当中实施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师生互动,缓和课堂气氛
在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是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更多的学生则扮演着“群众演员”,任凭教师摆布。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这就要我们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把这一过程灵活地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在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框架和内在的经验体系为基础主动构建新框架的过程。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涵的兴趣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着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规律,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作为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创造思维才会活跃。
三、将趣味性教学渗透到教学之中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并不等于学生已经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了。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呢?教师如何将趣味性教学渗透到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呢?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巧妙构思,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想办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多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课堂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氛围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好朋友。要有幽默感、亲切感,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提高积极性,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因材施教,优化激励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冷落任何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要尽量发挥有自卑感的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关注和正确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他们自己能亲自参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并获得成功的机会,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自己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也可采用“评优”的办法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更热爱学习,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竞赛情境,以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特长,是活动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适当扩大鼓励面,增设奖励项目,以激励中间层,促进差生的转化和投入。如我在上一些活动课时,准备了一些小礼品,如铅笔、橡皮、作业本等学习用品,或者橘子、苹果、香蕉等水果,学生们一看见这些物品都想得到它,尽管这些东西不贵,但是意义却大不一样。所以课堂上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积极地参与活动,氛围十分热烈。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特别是一些差生,只要他们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就要鼓励。
综上所述,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归属与落脚点。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应该追求完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想法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只要我们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创新。
(通渭县平襄镇中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