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经济贫困学生心理透析与教育对策*

2011-12-31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消极贫困生

李 艳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汽机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一、研究背景

应付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1]。一般研究认为,个体实际应付依赖于应付资源、自我变量以及社会环境并受其影响。面对心理压力事件,我们可能会有消极的反应,诸如焦虑、惊恐、抑郁等。也可能会有积极的反应,诸如激发勇气、增强斗志等。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心理应付方式。而个体的心理素质综合反映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具体就体现在心理调试能力的高低和心理应付水平的优劣[2]。正因为如此,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对于本科生群体、研究生群体、各种职业人群的心理应付方式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高经济职贫困生(以下简称“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尚少。而高职贫困生群体一方面具有大学生的心理共性,同时也具有心理特性,对其心理应付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注、关爱贫困生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在贫困生的定义也有所延伸。广义上指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等。狭义上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也间接引发部分学生的适应困难、自我评价低、学习后进等问题。本文中贫困生专指经济困难学生。目前,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应当说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压力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由于贫困生承受着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其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近几年,许多学者对贫困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胡海青、庄凡等发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贫困生,同时发现大部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适应性或发展性的心理问题,还未发展至心理疾病[3]。所以,心理健康工作的定位不仅仅是预防心理疾病,更在于促进成长与发展。

进一步的心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调查基础上。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职贫困生的应付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思考进一步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思政工作,如何更好地为贫困学生提供援助和服务,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9月、10月,抽取540名被试,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其中有效问卷486份。被试的构成情况:经济贫困生96,非经济困难生390;男生206,女生262;理科224,文科244;大三41,大二241,大一185。

(二)问题提出

本研究主要从性别、年级、经济条件几个方面对高职生心理应付方式进行探讨,涉及三个问题:即高职生中男女生的心理应付方式差异;一、二、三年级高职生心理应付方式差异;经济困难生与非经济困难生之间心理应付方式差异。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该量表在国外应对方式量表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结合我国人群的特点编制而成。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如“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如“通过吸烟喝酒来解除烦恼”和“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

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多级评分,在每一应对方式项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O、1、2、3),由受试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好一种作答。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

(四)研究过程

1.以 分散和集中施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被试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实际发放问卷580份,收回问卷540份,回收率为93.1%,其中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90%。

2.对被试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根据历年学生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岗位情况,以及浙江工贸学院贫困学生档案可参考数据,经济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大致在1:4.2。从两个分层中,采取简单随机方式抽取被试。

3.最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高职生心理应对方式的总体评价

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平均分为22.8,标准差为4.7;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平均分为9.4,标准差为3.8。可见,在面对问题时,更多的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在积极应对方式中,“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与“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的得分最高,分别是2.1分和2分,可见大学生思辨能力整体较强,能理智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在消极应对方式中,关于“自己安慰自己”、“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烦恼)抛开”、“接受现实而因为没有其它办法”、“试图忘记整个事情试图忘记整个事情”、“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等问题的得分最高,依次为1.88分、1.81分、1.27分、1.17分和1.07分,其他各项得分在1分以下。相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更加值得关注。从数据显示,消极应对方式主要有逃避、合理化、自我安慰以及幻想等等。

所谓积极和消极是相对的。并不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就一定有积极的后果,或者消极的应对方式就产生消极的后果。如“接受现实”和“自己安慰自己”被归为消极怨怼,但其却有着缓解挫折打击的作用。不同应对方式,在不同时间和情景,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应对方式比较

根据表一,男女生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消极应对方式13—20各条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评价表述)。根据表二,第14题“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格1 男女生应对方式的比较

表格2 男女生消极应对方式各条目的比较

(三)不同年级学生应对方式比较

根据表格3:三个年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图1、图2,可以看到消极的心理应对方式随着年级的上升而逐级下降,而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一年级和三年级较高,二年级最低。从消极应对维度看,随着学生的成长、年级的上升,他们心理更加成熟,越来越少采取消极的方式来应对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事件。

(四)不同经济条件学生应对方式比较

根据表格4:经济条件困难学生与非经济困难学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边缘显著差异。经济条件不同的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于其他因素,经济条件对心理应对方式的影响更加敏感,即经济条件的状态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表格3 不同年级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

四、教育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贫困生的心理应对方式与非贫困生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国内的很多研究结果保持一致[4-5]。可见,经济上的贫困生不仅仅承受着经济上的压力,而对其影响更为深远的还是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于非贫困学生,贫困生的应对方式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得分更低,而在消极应对维度上得分却更高。可见贫困生整体的心理应对水平不如非贫困学生,而心理应对方式作为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更是指出了潜藏在贫困生背后的、比现实的经济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心理问题。

(一)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客观因素

首先,社会文化中的不良风气造成了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势利和虚伪,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唯一目标的亚文化,似乎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没有。而这种重视利益的风气早就影响到了校园中,主流文化被冲淡,这势必给贫困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图1

图2

其次,择业、就业的压力使得贫困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目前,人才市场呈现出买方市场,替代性就业使得高职生面临就业劣势。而自费上学、双向选择、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都使今天的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加之不公平现象和恶性竞争的存在,对贫困生来说这种压力就更大,这容易使他们对未来产生悲观的消极心态。

再次,贫困生原生家庭环境对人格的早期影响。贫困学生多来自偏僻、经济落后地区,从小到大的环境对于其人格的形成,已经有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家庭往往知识文化水平低、社会支持系统薄弱、教育方法不科学,均不利于学生早期人格的形成。所以贫困生中不擅长人际交往、孤僻、内向的人数往往较高。

2.主观因素

首先,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冲突。贫困生往往带着家长的希望来到高校,他们以往是家里的希望,是村里人夸耀的大学生,因此有较高的自我评价。但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看到外面的世界,发现自己在艺术修养、见世面等方面均不如来自城市的同学,就发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鸿沟。因而,常常产生自卑感、无助感、焦虑感。

其次,高抱负和低承受能力之间的冲突。多数贫困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原因,对上大学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他们就是希望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贫困的现状。这种个体的抱负水平与现实水平的适当差距可以对个体产生激励作用,但往往有些贫困生的抱负水平过高又缺乏一定的挫折承受力。这样极易导致挫折体验的产生,而这正是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弱点。

表格4 经济贫困学生与非贫困生应对方式比较

(二)高职贫困生的教育对策

1.从思政角度,建立长效机制服务经济困难学生

在经济上给予贫困学生援助是我们长期在从事的工作。但是仅仅如此,无法满足贫困学生多方位的需要。由于助学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等等渠道所提供的资金援助还是有限的。由于贫困的标准各地区间难以统一,地理上的距离导致无法现场查看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些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也浑水摸鱼,经常出现申请人数多,补助金有限的局面。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上的直接援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此时,解决贫困生的困难,自立自强自助是一条更好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节假日打工、勤工俭学等方法积累自己的生活费用。不但能够解决经济上的问题,而且能够增长社会经验和工作技能,树立自信心、积累社会人际资源。但是,学生信息渠道十分有限,同时适应社会工作的心理调试,社会工作的安全指导等,均需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成立“贫困生服务站”是有必要的,通过一个组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工作的信息和资源,提供工作过程中的指导,为其做学校和工作之间的调节剂。

思政路线上的老师,更应该正确引导贫困学生的价值观发展方向,使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同时,应该给贫困学生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

因此,一个集经济援助、思想指导、自助帮扶为一体的长效服务机制是亟待探索和建立,这样将会为贫困生带来全方位的帮助。

2.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在三个层面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帮扶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通过心理讲座、心理课程、心理活动、学生心理兴趣爱好社团等等,使心理健康知识以大面积的形式向学生推开,让更多地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技能。在此过程中,许多贫困生也将在第一个层面上,得到心理教育的点拨。

其次,思政队伍与心理健康队伍合力。思政前线的教师是贫困生问题的第一发现人,而良师益友的关怀和支持,构筑了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心理支持系统。大批的贫困生将在这第二个层面上,得到心理的滋养和温暖。但是很多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虽然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当操作或者缺乏敏感性。因此,如果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辅导活动模板,就能很好地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标准化操作将减少许多不当应用心理技术的不良后果。笔者继该调查研究之后,将致力于开发改善学生应对方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模板,供思政教师、心理委员等采用。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第三个层面,是贫困生心理问题最有效的干预。咨询教师在咨询中要表达对贫困学生的理解支持和疏导抚慰,把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相结合,采用情绪疏导、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等基本咨询步骤和方法,帮助他们有效地克服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可以借助于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两种方式进行。一方面,可以针对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成立贫困生成长辅导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辅导。另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贫困生存在的特殊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心理教育点拨、在校社会支持系统、学生心理干预体系共同协作,以及贫困生服务组织的牵头和带动,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双管齐下,贫困生的问题将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1]Matheny K B, Ayeock D W, Pugh J L.Curlette W L.etal.Stress coping: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Counseling Psychologist[J].1986(14):499.

[2]Mcwhirter J.el t.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M].1994.128(3):188-196.

[3]胡青,庄凡.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6(1):71-74.

[4]张建卫,刘玉新,李顺斌等.特困大学生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4):261-261.

[5]李艳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9):566-567.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消极贫困生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让自己发光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