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的探月之旅

2011-12-31冯庆华

科学24小时 2011年12期
关键词:登月舱着陆点星体

文|冯庆华 郑 航

神秘的探月之旅

文|冯庆华 郑 航

登月舱:通过参与绕月飞行模拟器展项,我们可以了解关于绕月飞行的三个步骤:起、落、回;并且了解绕月飞行、登陆月球、月球着陆的方法及支撑着月球登陆的尖端科学技术。

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秘,激起人们无限的向往。人类飞向月球的梦想一直不曾中断。中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登月成了华夏子孙千年追逐的梦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省科技馆,撩开探月之旅的神秘面纱。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登月舱。刚坐下,舱门便缓缓下降,大屏幕出现“登月火箭绕月飞行模拟装置”的字样,舱门关上的一刹那,登月舱腾空而起,大家一声惊呼,随即被奇妙的太空景色所吸引。系统提示“与太空站分离”,登月舱飞往浩瀚的宇宙,透过大屏幕及两边的小眩窗,看到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星体从我们身边飞过。

现在我们即将进入环月轨道。一个星体越来越近、越来越大,“哇!是月球!”大家兴奋起来了。随着一阵强烈的震感后,我们已进入环月轨道。片刻后,系统提示:将在2分钟后开始准备着陆月球,显示器上显示“请用上、下、左、右键选择登月舱降落移动方向”。选择好降落方向,登月舱缓缓下降,此时,系统发出指令:“请按下分离按钮。”在监视器上可以看到月球上空的指令舱与登月舱开始慢慢分离,由于

受到月球的引力,飞船偏离原轨道向月球方向飞去。我们选择了静海登陆,只见我们离月球越来越近。舱内一片寂静,大家个个表情严肃,此刻,我们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奔月的宇航员了!飞船越来越低,缓缓平稳地着陆,反推发动机强大的力量在月球表面扬起一片尘土,月面基地出现在眼前,“耶!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登月舱里一片欢腾。舱门自动打开,我们英雄般挥手致意。

其实,登月舱是否能安全登陆,与“软着陆”技术是分不开的,早在掌握“软着陆”技术之前,人类还使用过“硬着陆”方法,也就是着陆器不装备任何减速装置的撞毁式方法,利用着陆器坠毁前的短暂时机对月球进行探测。“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方式而言的,它是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在降落过程中,逐渐减低降落速度,使航天器在接触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瞬时的垂直速度降低到很小,最后不受损坏地降落到地面或其他星体表面上,从而实现安全着陆的技术。具体方法有:推进器进行反向推进,或者改变轨道利用大气层逐步减速,或者利用降落伞降低速度。

一般来说,每种航天器都是通过多种减速方式共同作用达到软着陆目的的。一般情况下软着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飞船密封舱中的宇航员操纵,如登月舱的情形;另一种是预先选好相对安全的区域,由不载人航天器实行自着陆。由飞船密封舱中的宇航员操纵的典型事例,莫过于“阿波罗”飞船的载人登月。寻找着陆点在登陆过程中是最困难的,因为飞行计划中虽然会预定一个大概的着陆区域,但至于这一区域的具体情况,航天员事先并不知道,而且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构造,没有明显的参照物,给航天员寻找合适的着陆点造成困难。要想安全地降落在月球表面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阿波罗11号”在登月舱即将着陆之际,才发现预定的着陆点是一个里面散布着巨砾的大坑,在最后关头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冷静地操纵登月舱,用了大约19秒避开大坑,降落在离预定着陆点6.4千米远的地方。

人类科学进步往往伴随着幻想的前奏起航,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探索未知世界充满着无限的激情与勇气,也正是对未知世界的永无止境的探索,才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律来看,人类不会停留在地球轨道上,必然要进入更远的星空,这也是人类探索的本能。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进入太空行走的国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太空自由遨游的梦想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登月舱着陆点星体
飞行员睡着错过着陆点
hit me on the head和hit my head
惊险不断!带你重温人类首次登月始末
坐姿
星系的演变过程
第十四章 拯救地球
图解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史(二十七)
苏联登月舱助力中国载人登月?
混乱的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