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国内电视节目声音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12-30归海洋

演艺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录音师人声传声器

归海洋

(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自有声电影工艺成熟至今,作为视听艺术的构成元素,声音和画面都很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声音与画面相结合,完美地把创作者的认知和感受表现出来,是视听艺术的最高境界。声音艺术也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发挥着画面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电视艺术中,画面赋予声音形态神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更强烈的生命力。声音传播的不仅仅是声波,还应该是带着思维、感情、情绪的波。因此,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处理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还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一项形象思维活动。

然而,当前一些电视节目在制作声音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技术指标,偏离了电视是一门声画艺术的本质,使得声音不能很好地为画面服务,更起不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电视节目在声音处理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声音的现场空间感不够真实

有时观众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广阔的室内剧场或演播厅里举办着一场盛大的典礼或演出,主持人手拿无线手持传声器,高亢激昂地说着台词。而当观众闭上眼睛,单从听觉上来感受时,却感觉这一切像在一个中小型演播室里进行,主持人面对着提字屏而不是上千的现场观众发出声音。现场空间之宽阔、场面之宏大,从声音中体会不到,只觉得声音单调、无生气、缺乏空间感。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1 观念偏差

声音的干净利落也就是声音的清晰度和锐利的时间响应是音频制作人员的普遍追求,对语言的处理更是如此。在当今大型综艺节目中,使用传声器的数量越来越多,演播空间越来越大,倾向于追求更大的现场声压级。舞台美术所用的材质和舞台布局也会给声音传播制造各种障碍,如使用光滑具有强反射性的景片等,都使得传声器容易拾取到更多的反射声,从而使声音听上去“发空”。

在这种情况下,音频制作人员若一味地追求音质的“干净”和“清晰度”——这两者仅是声音制作的基本要求——而没有把声音放到整个环境中去处理,就会影响节目整体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保障声音清晰的同时,应该追求声音的真实再现,完成声音对现场空间和场景的描述。很多时候,真实的现场感带给电视机前观众的信息,是难以用语言等其他方式传达的。

1.2 没有声音补偿

从设备上来看,无线手持传声器属于近距离拾音用传声器,使用这样的传声器设备拾音时,除了距离传声器最近的使用者的声音外,其他环境声只有很小一部分会“泄露”进传声器,因此,很容易得到非常“实”的人声。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录音师应该采用拾取现场效果音的传声器进行声音补偿,让声音听起来具备应有的空间感。

1.3 混响使用不当

歌唱类节目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人声和混响“两张皮”。目前很多演唱是“卡拉OK”形式的,也就是说,伴奏部分不是现场演奏,而是事先在录音棚录制缩混好的伴奏带,演唱者跟随伴奏带进行现场演唱。这种伴奏带和人声的录制空间不同,声学条件也不一致,若想做到两者的空间感非常贴合,对于某些歌曲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专业录音师来说,尽量运用现有条件加以处理,让普通观众察觉不出人声和伴奏的剥离,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目前所用的伴奏带基本不是单纯依靠自然混响录制的,或多或少添加了人工混响,而演播室录制现场采用自然混响的可能性更小,在相当程度上采用了混响器和延时器等设备为声音润色。因此,从技术实施角度来说,处理此类现象应该不是问题。

可是这类现象依然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分析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1.3.1 扩录一体存在弊病

所谓“扩录一体”,就是扩声和录音合二为一:一方面是负责现场观众监听的扩声调音台,一方面是负责直播或录制在带子上给电视机前观众监听的播出调音台,两张调音台合二为一了。多数情况下,这张调音台放置在录制现场,由一位录音师负责调控现场扩音和播出的声音。但现场扩声音箱不是监听音箱,它以满足现场声压级为首要任务。在现场音量足够大时,即使录音师带上封闭性较好的监听耳机来甄别播出的声音质量,也或多或少会受到现场声音的影响,造成判断上的失误,如对混响时间、混响量等参数的调整。

另外,如果调音台输出给播出与扩声或返送的母线选择不当,不能完全分开调整,现场若有调整需求,播出也会随之变化,而这并不是调音所希望的。因此,播出和扩声最好选用两张调音台,将信号源利用话分或音分逐一分开,各自调整。而且,播出调音台应该尽量搭建在不受现场和其他嘈杂声响干扰的地方。

1.3.2 录音师在声音的审美上存在偏差

一些录音师很努力地尝试运用混响等效果器,力图将人声修饰得很漂亮,可恰恰忽视了歌曲的整体性。这如同发型设计,无论发型师花费多少时间对一个人的头发精雕细琢,也不管头发单看有多美,但若与其脸型头型、个人的穿着和气质不匹配,或许会把这个人的外貌缺点暴露无遗。声音的制作与此类似。在一首歌曲中,音乐和人声是一个整体,音乐的风格和处理手段与人声的制作密不可分。其实,录音师在听伴奏时就会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乐曲的整体氛围、风格、空间特性等,之后对人声怎样处理也应该心里有数了。当然,重视人声的处理无可厚非,并且有时侯确实需要将各声部分开细致地调整,但局部的突出应是为整体服务。录音师的工作是要将声音中不好的地方“藏起来”,掩饰得不被注意,从而追求整体的完美。

此外,经常去剧场观看戏曲演出的“老戏迷”,在欣赏电视戏曲节目时,可能难有在剧场观看演出时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因为,以前在剧场听到的声音大都不借用传声器发出,除了演员的直达声,还有大量在那个特定场所发出的反射声,让听众觉得声音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同一空间发出的。随着电视录制的需求以及声音技术的发展,如今在录制时,通过演员佩戴的纽扣传声器来进行“唱念腔”的拾取,虽增加了清晰度,演员也不再用很大的声音表演,但很容易造成声音太实、太“前冲”,仿佛演员的声音与整个空间是隔离的,缺乏空间感和柔和度。这种情况下,录音师可以降低无线传声器发射端的灵敏度,调整用来拾取现场效果声的传声器的音量,或适当增加人声厅堂混响及延时的方法加以改善。

2 节目中效果声音处理较牵强

在电视节目中,用于烘托气氛的音乐、音效以及现场观众的掌声、喝彩声等反应声,往往比台词和节目本身更能巧妙自然地传达创作者的意图,也使得节目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然而,这些效果声如果添加得不恰当,反而会弄巧成拙,让人反感。

近来在很多节目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台上刚刚演唱完一曲有些伤感、需要观众静下心才能好好欣赏的歌曲,紧接着观众席上传来观众整齐划一的兴奋的欢呼声。这欢呼声显然是在正式录制节目之前,为了记录观众的反应而单独录制的素材。还有一些节目本身并不是多么有趣,却听到观众不时地哈哈大笑。仔细辨别,会发现笑声很夸张,发声的人数、空间也与节目不相匹配。这显然不是从现场发出的声音,而是后期对节目编辑时刻意“贴”上去的。这种希望用热闹的现场气氛来感染和带动电视机前的观众,甚至弥补节目本身不够精彩的做法,往往会事与愿违。首先,节目本身好看与否,观众自有评判,试图依靠这些小伎俩改变观众对节目的第一认识可能是徒劳的。如果再添加与逻辑不符的声音素材,更像是对观众的一种强迫式情绪控制,让人更加厌烦。其次,这些效果声处理得太“假”了。如果一定要添加,效果声也应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比如,一个小演播室里观众总共20人,且座位比较分散,听到主持人或嘉宾讲到有趣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添加一段类似轻笑或稀疏的掌声,仅仅表达现场观众的实际反应而已,不需要花哨夸张的激烈反应。

添加效果声,首选音效素材是录制现场的真实声音,可以在面对观众的区域专门架设传声器拾取现场观众的反应声音,如果觉得不够,再加入“假的”效果声。但原则是,加入“真假”效果声的比例以听不出“假”为宜。

事实上,这方面已经有很多运用成功的例子。比如近几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汶川地震赈灾义演晚会、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颁奖晚会等,为了使节目衔接得更自然、气氛更热烈、感染力更强,适度地在真实效果声中混入了事先刻在CD盘上的“假”效果声,而听众却毫无察觉;配合让人声泪俱下的感人画面和随之起伏的衬底音乐,录音师完成了对作品的完美诠释。

3 节目衬底音乐、音效使用随意

当前很多节目在录制过程中,都要请MIDI音响人员根据节目内容现场随时加进衬底音乐或特殊音效声,与节目内容形成呼应或增加戏剧效果。然而,如果衬底音乐、音效运用不当,反而会画蛇添足。

比如,有些谈话节目几乎从始到终不离背景音乐,而所选取的背景音乐又与谈话内容毫无关联,情绪上也不合拍,可有可无,凑数而已。还有些音效,只是一味跟随附和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内容,听上去更像是看图识别声响的教学片,没有预示和引领作用,更谈不上创意。其实,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衬底音乐、音效是为了帮助画面传递某种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赋予节目更广阔的遐想空间,而绝不是单纯地重复画面中或节目内容中出现的事物。同理,有些地方不添加衬底音乐、音效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所谓“无声胜有声”。

总之,一切声音的设计都不是随意的,它既要与画面语言所描述的情景相吻合,又要表达画面语言所不能尽言的思想情感,使作者的创意、作品的思想内容得到升华。一个电视节目能否将主创人员的创意表达得淋漓尽致,最终很可能会落在声音的细节处理上。让声音制作真正从单纯的技术实施走向电视节目的“二度创作”,还需要音频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视节目的声音创作技艺会变得更加成熟。

个人简历:

归海洋,三级录音师(中级)。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系录音工程方向本科毕业,现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2000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技术制作中心音频部,担任众多大型直播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8奥运(残奥)会电视直播”等播出调音工作。曾获“2008年度全国录音节目质量奖一等奖(音乐类)”。

猜你喜欢

录音师人声传声器
正确选择传声器的响应类型
译制片录音师的艺术修养及艺术素质
表面传声器校准技术研究
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的基本训练研究
新媒体时代音乐录音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录音师星星狐
爱乐之城
译制片的录音师具备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人声极致“阿卡贝拉”》的开发和实施
风流者——他将杂沓人声留在身后,张先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