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课本剧激活课堂教学
2011-12-29徐梅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课本剧,是通过学生的再次创作和演员的表演,将课文中的文学艺术形象地展现在舞台上,集舞蹈、音乐、文学、绘画于一体,使语文课真正地动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学习的快乐之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还能提高儿童的体力、智力、感情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现结合自己教学苏教版课本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选——符合孩子童真童趣
表演课本剧首先要选择生动的适合表演的课文。比如苏教版第八册中的课文《云雀的心愿》,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塑造形象,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很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孩子很容易进入角色。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表演,更能体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编——加深理解课文内涵
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存在着一个毛病,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我指导学生: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内心想法,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只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VXrWi/q4PRI14Nc5BMQd9Ca2ZkemUKWU8Z3CHc3FYN0=性格的需要,只要能适合演出就可。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排——体现发展学生个性
排练是演好课本剧的关键,也比较复杂,包括人物角色、道具等多方面的准备。课本剧表演前,要不断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弄清人物特点,揣摩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性格。在表演《公义休拒收礼物》这个独幕剧时,进行角色分配,好多学生争着演公义休,面对着这一双双充满期待、渴求的眼睛,我很感动。
演——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
表演课本剧,教师应从语言、动作、情感等方面去创设氛围,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确立“我能行”的心态,克服“怕丑”心理。我们语文老师不仅是教员,还应该是一名演员;不仅要会背台词,更要从动作、情感上去感染我们的观众——学生。这样学生必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领悟原文。让学生由衷地喜欢上了课本剧,这种作业形式,已经成为学生的内心需要了。
评——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
活动目标教学强调的是在评价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凭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下结论;评价的结论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观点只要有理有据就应该鼓励;评价应以发展为根本,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应该鼓励。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编演,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水平的新的飞跃,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课文演成课本剧,形式新了,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而且满足了学生想表现的欲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加上自己对形象独特的体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高邮市送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