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养成的沃土
2011-12-29薛琰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努力成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良好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国家公民。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品德;养成教育;健康心理
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它以学生为本,整合道德、心理健康、人生目标、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情教育等内容,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努力成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良好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国家公民。
教育是培养人的,“传道”是教师的天职,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将思想政治课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这门课人人都能讲,人人都能教,没有什么深浅之分、水平之别。在未站到讲台上之前,本人也有过类似的认识误差。而当真正以教者的身份面对着庞大的教育群体时,则倍感震撼。我们的课堂是培养未来的幼教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更需要我们具备优良的素质,否则无法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目前幼师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出现知识断层,致使正常教育下效果较差,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这类学生,一是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差;二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为谁而学”在她们心里不够明确;三是学习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等。可以说:她们的问题不在于智力,而是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因此,作为教师首要的是解决其心理问题,尊重她们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合理满足她们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她们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认识特点及理解能力。用简明通俗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一个公民良好品德的形成,除了家庭的告诫、说服外,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施加于人的影响所形成。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促使学生能够不断自我更新,不断地在道德认识上超越自我。
“品德”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品德”的概念有多种表述,传统的表述“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还有的表述“品德”指调节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道德品质的总和。总之,“品德”反映了一个人在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品德”养成的沃土呢?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有在这样大的程度上才能对别人发生教育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工作中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受到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在教师的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心灵。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人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二、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认识人天生就存在着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有丰富的个性,自信心对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由于先天和后天的条件不同,主观和客观因素的不同,必然形成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仅要认识、掌握学生的差异,而且要珍惜、开发学生的差异。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的社会转型使学生面临着生活、学习、升学、就业等各种压力,加之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能容忍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缺陷,随时帮助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从而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树立信心,自尊自强
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自尊是人建立在对自我清醒认识和行为高度自觉的基础上的。懂得自尊的人,才能尊重他人、尊重集体、尊重社会、尊重民族与国家,才能自觉维护民族的尊严,遵守社会规范,才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有能力走向自强。
古罗马教育家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众所周知,人的认识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肤浅到知之深刻的发展过程。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毕竟是学生,但学生又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她们是有自我尊严、自我情感、自我思考、自我独立意识和独立追求的人。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尊重学生,要认识到“尊重也是一种征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重你的课堂、你的劳动,尊重自身的成长,我们教育才有希望,民族才能富强。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不是一代人能够使之竣工的,它是需要人们世代为之付出努力的事业。
(洛阳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