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

2011-12-29陈广萍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数学生活化”“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接通生活的源头之水,要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数学课,让课堂充满和谐之美。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他们学的数学“学了就用处处行”。比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让学生回家收集百分数的资料,准备在班上交流对百分数的认识,看谁的认识深刻,学生积极性很高。上课时一位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瓶白酒说:“这瓶白酒的酒精含量是54%,也就是酒精占这瓶酒的54%,我就对我爸爸说,爸爸呀!你喝了这瓶白酒就等于喝了半瓶酒精啊!”另一位学生上课时拉开自己衣服的拉链,露出了羽绒服的商标说:“我这件羽绒服羽绒90%羽毛10%,也就是羽绒量占这件羽绒服填充物的90%,羽毛量占这件羽绒服填充物的10%,我对我妈说,不要只看哪件羽绒服便宜,而要看它的充绒量。”学生们对自己能运用所学知识充满了自豪,他们感觉学数学不枯燥,却有一种幸福感。当然捕捉生活素材,也要切合学生实际,抓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一位老师为了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这么一个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班男生30人,女生18人,体育老师要把24个实心球发给大家,应该怎么分?学生冷场,他们在积极思考该怎么分呢?有学生毫无根据随意说了一些分法,老师有点着急提示说:能平均分吗?学生说:不能。于是老师随机点课题——按比例分配。可以看出教者希望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说出“平均分”的错误方法,可学生看见男女生人数不等,知道不能平均分了。可见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注意“预设”,让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和谐状态中,这样才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二、活用生活数学,增强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素材,创造机会,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在学习了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时,有这么一道题:苹果每千克2.8元,用5元能买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出现了两种得数,1.7千克或1.8千克,于是我给学生充分辩论的机会。一部分同学说:我认为答案应是1.7千克,用5除以2.8等于1.785……用去尾法保留一位小数得1.7千克。为什么用去尾法呢?因为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可以想到,商贩都精明得很,他怎么会白白送0.1千克给顾客呢?所以我坚决认为答案是1.7千克。另一方反驳说:因为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如果买到1.8千克,可以验证用1.8乘2.8等于5.04元,而联系实际想一想,又有哪个商贩跟顾客要0.04元(也就是4分钱)呢?……学生们越辩越明,最后有学生反思:对呀!我怎么没有反过来想一下呢?看来,平时做题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灵活运用啊!学生们在辩论的过程中理解了取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更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在教学中教者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样不但可以理解数的概念,又可以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数感。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把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各相当于哪个实物面的大小,这样才会灵活运用。例如在单位运用时填合适单位名称:课桌的面积是4000 (),学生难以想象4000究竟有多少,那就引导学生换算成40个面积单位,参照已建立的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再选择那就容易多了。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可感知的背景,学生才会真正理解。
  四、回归生活实践,强化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其用处,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条拓展题:阳光超市搞促销活动,一等奖50元,二等奖10元,三等奖2元,如果你是超市的老板,你怎样设计转盘?不少学生说,把圆片分三块,从三等奖到一等奖依次减少指针停留面的大小。反馈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充分辩论交流:老板肯定不愿意让顾客每次得奖,因此应该设计较大面积的空门,再设计从三等奖到一等奖依次减少指针停留面的大小。这是打破本节课的常规思维,回归生活实践的思考,经常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只有架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沟通的桥梁,才会变得生动有趣,才会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才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才会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
   (高邮市高邮镇武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