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审美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1-12-29梁栋良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标理念促使美术教育的本质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应试教育使美术教学只注重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美术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代表最先进文明的,代表最新时代的要求和趋向。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运用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比如高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时,由于环境陌生而不自觉就表现出缺乏自信:愿意服从别人或机械地模仿别人,或者用线断断续续、画面粗糙、形象单一,涂颜色很淡甚至干脆请别的同学代劳。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方法:首先在教学中多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成功!”并同时和学生通过目光交流心声,或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肩上,用平静的声音清晰地提醒指导绘画方式方法,稳定学生的急躁情绪,消除他的紧张心理。其次多选择学生熟悉或喜闻乐见的题材,特别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适合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点,避免主题过于抽象,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第三可以利用展览、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广泛参加交流,评论其他人的作品,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学生觉得自己“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认识到自己有价值,受人尊重,奠定了自信的基础。
二、运用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要爱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无论学生将来从事美术专业的工作,还是从事其他行业,个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切身的感悟。留意学生的画面独具新意的地方,并鼓励其保持和加强这种表达方式。在学生作品相互比较时,因人而异地发掘学生不同的艺术感觉,把它组织起来。经常暗示学生“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所做的永远是他人所不及的”,增强他的信念,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有个性的人。
三、运用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进入高一仍有很多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自然就会给学习带来困难。因此,美术教学首先要想办法让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让兴趣一直保持在学画过程中。在课堂多设“你是怎么想的”“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疑问方式,吸引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的、民主的气氛中很快会找到感觉,从而保持了注意力。当学生完成作品的时候不要让其他的事情干扰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艺术的氛围当中自然进入绘画状态,中途不要品头论足,打断学生的绘画思路。
总之,教师在美术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与心理素质,既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