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改下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1-12-29朱兴红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摘要: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它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交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初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内和课外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阅读量以及培养学生阅读技巧等几方面,阐述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技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越来越受国人的重视,它已成为我们人类生活中各个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能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刊,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我们使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在目前,我国学生缺乏直接听、说英语环境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阅读接触英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得有用的信息。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它既是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而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交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学会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去预测、思考和判断,实现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领会作者的意图。初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语言因素限制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非语言因素也阻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那么,如何克服上述缺陷,在阅读中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一直是英语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现在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努力且主动地获得知识,兴趣越浓,积极性就越高。因此,只要教师艺术性地指导,对阅读性讨论题目进行巧妙选择,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功欲,学生就会对阅读感兴趣。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一要寓教于乐,二要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教学形式要寓教于乐,教学方法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如分组进行英语谚语接力赛、猜生词、快速抢答赛、组织自选文章朗读比赛、趣味英语交流等,这些都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而背景知识的增加更使学生阅读起来得心应手,省时省力,对提高阅c716a5c2dcb0c8541f526ce9a5ce46fe1dcaf28d57eca967036a41bfbdf3e105读能力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选择阅读材料要避免盲目性,数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要适当高出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但材料要有趣味性,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生词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慢慢地就失去了阅读英语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
  在平时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正确认识:学习英语是学技巧、学运用。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完成。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主题思想,抓住主题句、主题段,等对文章的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了大概了解后,再浏览测试题目。在阅读时,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阅读,不要逐字逐句阅读。不要遇见生词就查字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习惯。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讲求速度,速度过快过慢都不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其次,要树立提高阅读能力的信心。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由于阅读技巧不高、阅读量少、词汇量不足等原因,便会产生出一种畏难情绪。所以,在训练时,选择好的阅读材料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材料的选择既要语言地道、难易适中,又要题材和体裁多样化。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同时,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选择的材料可以由短到长,难度逐渐增加。如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词组及短语等,在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和答题时,可以不用去查字典。只要持之以恒,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就会逐步克服掉畏难情绪,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仅靠教材和课内有限的时间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阔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阅读热门话题、趣味性的文章、开展阅读比赛等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选定后,我们便为学生设计了二张能分别表示阅读进展和阅读理解率的统计表,一张发给学生,让学生登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另一张供全班用,定期把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成绩连成曲线。这样教师不但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了解、互相促进。
  四、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适当增加阅读量实际上是进行广泛阅读。泛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以理解内容获得大量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活动。通过泛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随着能力的不断加强,学生就越喜欢阅读,形成良性循环。阅读多,知识就越多;知识多,阅读快。所以,我们要多选择一些有关英美国家文史、地理、名胜、人物、乡土民情等内容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进入英语文化氛围,不断丰富和增长他们的英语文化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阅读能力与阅读量的多少成正比,所以,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阅读速度的快慢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提高正确率的前提下,要加快阅读速度,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讲究阅读技巧。①养成默读习惯。有的学生阅读时习惯出声或心里一个词一个词默念,甚至用笔或手指一个词一个词点着念等,这些阅读方式对理解无多大帮助,而且会降低阅读速度,因为大多数人正常的默读速度要比他们说话的速度快两倍。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注意力停留在文字符号上,形成默读的习惯,以提高阅读速度。②扩大视幅,减少回视。教师必须纠正学生一目一词的阅读,或来回数次往返阅读,训练学生整句或成组视读。逐词阅读不仅速度慢,而且很难一下子抓住全句意思,因为在一个句子中,一个词往往不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具体的意思,而以意群为单位视读,不仅速度快,且能很快抓住全句的意思。③阅读时要做到尽量少查词典。查阅词典会影响阅读速度,遇到生词可以从利用上下文等来猜测、判断它的词义。④限定阅读时间。为提高阅读速度,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从而为中考、高考等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英语教师,我一定把《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牢记在心,通过各种教学实践,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