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理念下的开放式地理课堂教学

2011-12-29徐桃红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实行开放式教学。什么是开放式教学呢?开放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其实是在“课堂讨论模型”和“情景性教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较新理念的教学方式。
  那么,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开放式教学呢?
  首先,要懂得开放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不是放任自由的放羊式的开放,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活动”。它在地理课堂的开展还是要遵循一些原则的。我认为开放性教学坚持的总原则是:处理好“收”与“放”之间的关系,不要“放”得太开而使得课堂乱糟糟的,要让学生在“被动”过程中主动、有效地完成学习。
  其次,实施开放式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展开开放式教学呢?根据上述原则和几点要求,以及学校学生具体的情况,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教学地点的开放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确,学生的很多知识和能力来源于生活,而不仅仅是书本和课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限于讲台,而是更多地处在学生中间,有目的、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走进生活,亲身体验,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本之木和有源之水。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确定教学地点,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深入到野外,如田野、社区等地,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课堂。例如,在讲授有关地形的知识时,可以让来自各地区的同学,发挥他们的优势,对家乡的地形进行交流、比较,讨论地形成因。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知识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被视为圣经,新课程要求改变这种教师只是“教教材”的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也就是说要突破教材、教学用书的束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开发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样学生感到亲切,兴趣浓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利用学生本身生活在南方,以及来自北方地区的同学的生活经验,在课前做好准备,课堂上以问题式的交流开展起来。再如,在讲到“黄河”一节时,可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及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加深对黄河源头、注入海洋和下游泛滥的记忆、理解。
  三、教学形式的开放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增大学生的自由度,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解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的学习可以是个别竞争,也可以是合作学习;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四、师生关系的开放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形成民主的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参与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一个自由的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互动的交往中,学生有了自由度、安全感,这就为开放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师生关系的开放就是要相信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争论,敢于质疑。在我的地理课堂上,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最重要的就是是否敢问。
  五、练习作业的开放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应多设开放性的练习,可以是某方面的开放,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开放,既可以是多个条件的开放,也可以是多个答案的开放,教师要让学生在对开放题的探索中促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也可以是开放的,既可以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实践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的开放
  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的评价方面,我们应本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建立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和结果存在着差异。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改正缺点,取得进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施以不同的评价,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该说,开放式地理教学的实施,好的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它是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的重要教学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对于广大地理教师也是很值得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
  总之,开放式地理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新理念的需要。它的实施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也让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成长。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