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1-12-29鲁作良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本文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开始,就初中数学中德育渗透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如何挖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数学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和推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对德育教师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教材为主要工具,应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德育。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了解初中生心理的特征,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
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首先要备好学生,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摸清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由于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育的急剧变化之中,性成熟期开始,在体型和外貌上逐渐接近成人,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既敏感又叛逆。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对外界的各种事物特别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十分突出,羞耻感也相应发展起来。他们情绪丰富而又复杂,充满热情和激情,但也容易喜怒,情绪反应强度相比成人大得多,而且开始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形象,自尊心快速发展。这个时期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成人将他们当做大人看待,理解并尊重他们。如果这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自然会产生很强烈的叛逆。所以在初中生各项生理、心理指标尚不完善,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时,对其进行德育渗透要避免威胁其自尊的事件发生。
二、具备高尚品德的数学教师,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前提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育人观念,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由于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直接呈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接受能力,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潜移默化,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三、充分挖掘初中数学教材,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
(1)以数学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在数学家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他们有着过人的胆识、勇气和毅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中国数学家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如在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在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同时让学生懂得数学落后即科技落后,科技落后就会挨打,就会丧权辱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和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2)要充分领会教材,找到德育渗透的点。数学教材是数学课堂进行德育的主要工具,在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育人思想”,尤其是现行的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只要我们教师深入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就能找到。如通过正数与负数,绝对值概念,有理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及其相互转化的教学,方程与方程组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认识事物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分式四则运算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作业工整,格式规范、方法合理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分式方程验根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过细工作的良好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培养学生把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如测量距离、工程建筑、航位测定,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寓德育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但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将数学课变为德育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在实践时做到切合实际、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数学教学与德育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