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教师备课的五个策略
2011-12-29肖滋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摘要:课堂是教师成长、学生获得发展的主渠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本文针对初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就如何备好课,提出五个有效的策略,即把握教学内容——使教学“言之有物”,精选设计教学——使深奥道理浅显化,尊重教育对象——换位备课,预约教学精彩——做好课前预设,注重自我反思——多次备课。
关键词:初任教师;备课;教学案例;策略
“备好一堂课,上好一节课”是每一位老师都在深深探索的问题。但对于初任教师来讲,备好课尤为重要。听完新教师的几节课,感受颇深,新任教师的热情可圈可点,但所讲教学内容乱、散,学生理解吃力,往往教师不少费力学生却不知所云,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何以至此?新任教师本身对教材不熟悉,缺乏教学经验,若能有效备课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渠道,能够满足学生“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升学需求”,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主渠道。如此以来,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根据我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与老师们交流总结出来的经验,我认为,初任教师要备好一堂课,关键在于备课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深刻把握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等的总和。备课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教材是提供教学内容的主要资源。初任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的内容,因此,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钻研教材,第一整体研读,抓住联系。整体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各个内容之间的纵横关系,来龙去脉,每一章、每一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关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他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分析,突出重点。结合学科特点、专业性质确定重点。从数学教学内容来看,重点要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引导他们再现和重复定理、规律被发现的过程,课时的安排重点放在这方面,后面的练习巩固,要提纲挈领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个别辅导。第三,深刻理解,注重内化。教师把握好教材内容之后,要深刻理解并把这些内容真正内化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时,所讲内容才能条理清晰,才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形成知识结构,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策略二:精心设计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手段。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数学来讲它本身就是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从问题的产生到问题的解决,每一步都不是机械性的,都需要缜密思考,精确地计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设计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进而一步步解决问题,这期间的过程,如何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对于任意三角形,我们都可以测量到9UQtGtG9hmI9Mah2swaHqQ==它们的边长,得到一组数据。这时我们可以抛给学生一个逆向的问题,是不是每组不同的数据都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学生操作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得到结论,我们也在不断地设问引领中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
策略三:尊重教育对象
教育有三大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体。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占有主体地位,只有学生主动愿学,教育才有意义。备课不能仅思考“教师怎样教”,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通过“换位备课”,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第一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人格。第二,要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把教师的期望给予每个学生,增加学生自信心,学生才会主动追求进步。第三,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班级风气等情况。这样备课时预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恰当,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准确,设计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策略四:预约教学精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高质量的预设,才有教学的精彩生成。预设就是:第一,要细化环节。对课上各个环节认真考虑,教师做到课前精心预约,对将要发生的情况和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作最精确的预设,以便更好地把握课堂。对课中生成问题进行预设和思考,课堂有了新的生成,还要不拘预约,要及时地进行引领和解决,这样才能让课堂绽放光彩。第二,撰写详案。许多青年教师喜欢写简案,备课的内容寥寥数语,以为备课只要大略写个教学过程,临场发挥,同样可以精彩地完成教学。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优秀的教师平时一直在课堂磨炼,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已经见过很多,有足够的应战准备。而初任教师,缺少课堂经验,备课纸上写得少,说明对课堂可能产生的状况预设少。在教案实施过程中,往往对学生启而不发,满堂灌,对课上出现的紧急情况措手不及。假若备课时写详案,便“胸有成竹”,许多情况有备无患。
策略五:注重自我反思
初任教师每次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平时多积累一些这样的经验,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增强驾驭课堂能力非常重要。注重反思以下方面:第一,教学目标是否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第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学会多少东西,是否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有所提高,这是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第三,所教内容是否恰当。教学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第四,教师对教材的组织是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逻辑顺序,并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第五,教学环节是否紧凑。第六,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选择有实效性的方法。第七,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课堂效率是否高。第八,板书设计好与坏,是否简洁、明了。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终身备课的故事,作为新教师更应“多次备课”,不断反思。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倘若初任教师真正研究了如何备课,再来研究如何上课,那么,课堂就成为教师尽情展示教学魅力的地方,品味成功教学喜悦的地方,他一定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