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助学:点亮山乡求学梦

2011-12-29田豆

成才之路 2011年28期

  从湖北武汉到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坐汽车要五六个小时;从长阳县城到县内最偏僻的山村,先坐汽车,再坐船,最后走一段蜿蜒崎岖的山路,加起来得花大半天时间。山里的孩子也许从没见识过山外的世界,但通过“英子姐姐”和她的网站,他们得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七百多位爱心人士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英子姐姐”本名刘发英,是湖北省长阳县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共产党员。不论在山区小学还是县城小学,她都坚持通过互联网为贫困学生们募集爱心助学款。从2005年至2011年8月1日,长阳及周边县市已有725名大、中、小学生得到了“英子姐姐”的资助,助学款共计180多万元。
  
  1.“是山区人民的朴实,感动了我”
  
  长阳是国家级贫困县。1991年,21岁的刘发英师范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最偏远最贫瘠的长阳县黄柏山地区任教。在那里,老师得自己上山种菜,自己生炉子做饭吃。最初,刘发英种不好蔬菜,山上又买不到米和肉,只能靠土豆面条充饥。学生家长得知后,每次给孩子带菜,总会给刘老师多带一点。“很多学生买不起饭菜,可他们却把新鲜蔬菜分给我……”刘发英有些哽咽。“是山区人民的朴实,感动了我。”
  山里人的质朴、对教育的渴盼,深深打动了刘发英的心。她把学生当自己孩子一样照料,除了认真教课,还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学习用具、衣服,垫付药费。那时,她的月工资仅98元5角。
  刘发英扎根贫瘠的黄柏山近12年,先后在长阳县黄柏山陈家坪小学、民族小学、民族中学任教。2003年乡镇合并,她被组织上调到长阳县资丘镇白沙坪小学任校长。上任后刘发英立即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全校420名学生中,有1/3的学生因家境困难学业难以为继。
  光靠刘发英个人工资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她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2005年的一天,白沙坪小学来了两位“贵客”——“心之旅”助学网站志愿者、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李勤和周锋。他们走访了贫困生覃伟和向荆桃后,将两个孩子的情况发在了“心之旅”网页上。很快,两个孩子都得到了好心人的资助。
  “网络真管用!”刘发英心中豁然一亮:利用网络助学,呼唤大山之外的爱心!
  刘发英在“心之旅”注册了“英子姐姐”的网名,成了“心之旅”在长阳县资丘镇的助学联络人,帮助网站收集贫困学生的资料。
  2006年6月12日,刘发英收到了宜昌地矿所喻望寄来的600元爱心款,用于资助李春丽和田惠蓉两名贫困学生。这是她参与网络助学后,直接收到的第一张爱心汇款单。从此,“英子姐姐”在网络助学之路上越走越远。
  
   2.“是网友的信任,让我坚持下来”
  
  “喂!您好,我是刘发英。您要资助3个孩子?谢谢,我替孩子们感谢您!”8月1日至2日两天,刘发英的电话响个不停,两天之内,8月1日之前“英子姐姐”助学网上公布的所有“待资助”学生已经全部得到捐赠。“哎呀,想休息都休息不了了,我得赶快去走访其他向我申请资助的学生。”刘发英满脸幸福与自豪。
  “光7月份,我就给110个孩子找到了资助人,资助金10多万,真是难以想象!我做网络助学的第一年,总共才收到了800元捐款!”刘发英感慨道:“我是经历了一个从不受信任到大家信任的过程,得到这份信任太难了,也太珍贵了,所以我打心眼里无法放弃。”
  为了打消网友的顾虑,刘发英想出了“笨办法”:采取“一对一”资助模式,她利用休息时间翻山越岭地走访,没有相机就用手机拍下贫困孩子及其家庭的照片传给“心之旅”发布,爱心人士要求打电话、视频,她就把学生找到自己学校,用自己的手机或学校电脑让学生与网友直接接触。收到善款后,她又复印汇款单存档,取款后亲自将钱送到孩子或孩子所在学校校长的手上,督促学生给资助人定期打电话或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刘发英完全尊重资助人的意愿,不管工作多烦琐,她也要满足资助人的要求,用行动争取资助人的信任和长期支持。
  刘发英不提取任何工作经费。电话费、交通费,她自己掏;去山里走访,她自带干粮;时间,则是刘发英的双休日和寒暑假。
  2006年8月,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站长“大耳朵”韩柏东先生为刘发英的精神所感动,不仅自己资助了5名学生,还主动在网站上开辟了助学板块,邀请刘发英担任版主。随后,“情暖荆楚”“IT民工棚”网站也开辟了助学板块。通过这些渠道,“英子姐姐”的视野不断扩展,先后结识了国内外600多个助学网友。
  随着刘发英被调到县城花坪小学任副校长,“英子姐姐”的助学范围已经扩展到整个长阳县及其周边地区。光靠英子姐姐一人之力,已无法完成全部工作。2010年11月,在网友的帮助下,刘发英建起了自己的网站——“英子姐姐”助学网,并成立了一个助学团队,已有28名热心人士志愿加入,无偿服务。
  
  3. “网友的爱心最可贵,期盼受助学生传承爱心”
  
  2011年7月,“英子姐姐”获得了“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在此之前,她曾荣获“湖北希望工程爱心大使”“宜昌市十大爱心妈妈”、长阳县“十大杰出青年”等各种称号。面对荣誉,刘发英一再强调:“那些网友的爱心是最可贵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受他们的感动。”她最期盼的,就是受助的学生将来工作后,能传承爱心,尽己所能,回报社会。
  谈起助学网友,刘发英有说不完的故事。2009年5月,“英子姐姐”因患胆结石住院手术,她将QQ委托给朋友徐明江打理。期间,赴日留学生刘晓燕在网上说,愿意资助3名贫困学生,但要求尽快与被资助对象视频。听到这个喜讯,病床上的“英子姐姐”提前办理了出院手续。在徐明江的帮助下,3位受助对象到达凉水寺希望小学跟刘晓燕视频。刘晓燕听说“英子姐姐”是从病床上赶来的,非常感动,3天后就寄来了捐助款2250元。今年1月1日,刘晓燕在即将举行婚礼时,专程从日本汇来9999元爱心款,作为自己最有意义的结婚纪念。几年来,刘晓燕一共资助过14名长阳贫困学生,资助总额达3万元。她还发布“爱心博文”,动员了4位网友,资助长阳8名贫困学生。
  刘发英说:“我现在最盼望的是,把助学与感恩教育融为一体,鼓励孩子们学业有成找到工作之后,自愿成为‘英子姐姐’基金的资助人,把爱心一代一代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