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写景作文教学

2011-12-29万莎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6期

  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在他的神笔的描绘下,云雪雨雾,山水虫鱼,草木花鸟,甚至人们普通的生活环境,无不展示着一种美。人们触景生情,或赞扬、或感叹,想用语言文字将瞬间的情感记录下来,这便是写景作文的内在动力。但有的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却不知从何下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让学生写好景物作文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浅见: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全面细致地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突出其独特之处,才能写出景物的个性,吸引读者的目光。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中第一课《观潮》,就突出了钱塘江大潮气势汹涌、雄伟、壮观的特点;《鸟的天堂》彰显了榕树“大”、“茂盛”、“强大的生命力”特点;《火烧云》则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形态奇妙的特点。又如,《桂林山水》紧扣漓江水和桂林山两部分来写,凸显了漓江水静、清、绿以及桂林山奇、秀、险的特征。正因为这些课文紧扣景物的特征,突出其独特之处,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景物描写还需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正如诗人苏轼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认真、全面观察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内容来。
  二、把握写景顺序,体现层次分明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可由高到低,由远及近,也可由整体到局部等。总之,只有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其方法有四种:一是“定景换点法”,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不同的。即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一目了然明白是在什么地方观察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远及近,或由左到右……如朱自清的《春》,作者由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托春雨的安谧,呈现出景色的层次。又如《珍珠泉》,只取一个观察点,由远及近写景物:“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远)。”“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近)。”二是“移步换景法”,它是游记最常用写作手法。其特点是不固定视点,按照地点的转移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运用此法一定要把立足点的空间变换顺序交代清楚,常常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都是游记,都是按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的。三是“季节特征法”,采用此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时令的特点,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两者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四是“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ef159c4a0acc94efe61e7e76ca56e036出、日落、月上、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天气变化。用此法一定要注意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会具体生动。
  三、动态、静态相结合
  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才能写出景物的情趣。这种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于写景习作中呢?《敕勒歌》这首民歌就是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草原之景的,读后让人觉得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和美丽。诗的前六句从宏观着眼,作总体静态的勾画,没有具体描绘,这是静景。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则是动态的展现,通过动静结合的描绘,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由此可见,写景时只有将景物静态特征和动态描写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渗透情感,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重点在于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对奇丽景观的陶醉,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读者也才会随之动情。如《林海》一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赞誉了绿色宝库——林海。文章情景交融,读着令人回味无穷,余味无穷。
  五、巧用修辞手法,文章增色添彩
  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总的说来,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并展开丰富的联想,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