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字课中凸现语文教学的根本
2011-12-29高华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6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是一个人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为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奠基的。语言文字能力是语文的根本,失去这个根本,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就没了生长点。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学生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过程中完成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的识字课,在编排上非常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实践的主渠道仍在课堂上——让学生朗朗地读书,默默地思考,无拘无束地对话,认认真真地作文。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直接去接触语文材料,通过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体验等一系列语文心理操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趣味识字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学龄前已积累了不少感性经验,还从各种媒体上获得了大量信息,认识了许多事物。因此,他们对语言的阐释,应允许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在记忆生字时,我发现学生有不少独到的办法。除了数笔画的方法,还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利用会意字的特点“猜字谜”、“编儿歌”,特别是“猜字谜”、“编儿歌”,深受大家的喜爱。如“碧”——“王老师,白老师,坐在石头上讲故事”;“晒”——“太阳高高挂,慢慢向西移”。
在这个识字过程中,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放飞了思维,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二、美读韵文
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朗读是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朗朗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
在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的教学中,我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指导学生朗读词串。(1)正确朗读,边读边想,在头脑里浮现出动物的形象。(2)再次朗读,自读体会,读出韵味。(3)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4)整体感悟,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这样,识字课中的词串就像一首优美的小诗,缓缓地淌入学生心田。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地探幽发胜,必定会使学生在形象感受、内容体验和理解等方面有所提升,进而在美的情境下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在人格、心理和智慧等方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三、看图说话
“识字6”中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一些动物的形体和颜色,与文中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一一对应。把看图和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说话、帮助学生识字结合起来进行,有助于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因此,我根据画面内容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句式: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美丽的(孔雀)在开屏;____的( )在____;____的()在____;____的()在____;还有____的()在____······我最喜爱____,因为____。
有了一定的方法,也有了自己的个性选择,学生由敢学敢说,逐步发展到善说。
四、阅读积累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语感发展,使学生的语言从生涩走向鲜活,从贫乏走向丰富,从肤浅走向深刻,还要不断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
在“识字6”的教学中,学完词串后,让学生写六个带动物名的成语,唤醒学生相关的阅读积累,让学生头脑中的库存语言在新的听说读写实践中发挥生成。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后,有了“虎头蛇尾、鹦鹉学舌、鹤立鸡群、指鹿为马、虎背熊腰、马到成功”等成语。这些成语积累,除了来自课内的阅读外,更需要课外的泛读。只有进行了大量、广泛的阅读,学生才能拥有丰厚的语言积累,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库存日益充实、丰富。
五、知情统一
情感是学生有效阅读的保证和动力。只有把学生的情思引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他们才会愿意读书,才会有情感的释放。
“识字6”介绍的是野生动物的名称,文本插图渗透了一种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的思想。因此,在教学时,我以“闯关夺星”的竞争活动为主线进行(1)“拷贝不走样”,复习生字,规范写字。(2)“心灵对对碰”,把动物与其特点用直线连起来。(3)“成语积累”,写写带动物名的成语,拓展课外知识。(4)“小试牛刀”,看图写话,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环保意识。
在闯关过程中,我感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虽然出现了短时间冷场,但经过及时点拨,学生为了自己的进步,都在扎扎实实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闯关的信心足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许多人的发言更是语惊四座。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