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词与生命融合
2011-12-29褚晓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6期
诗词,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瑰丽奇葩流传至今,依靠的是它呵护我们心灵的内在“神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课堂上,教师若带领学生踏上愉快的诗词之旅,大声诵读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便能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唤醒内心的情怀,享受诗意的快乐。学生若长期主动地积累、感悟和运用经典诗词,定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同类诗句成串对,凸显主题意象
【案例一】
师:古人喜欢对诗,我们也来学着对一对,听清老师语调轻重缓急的变化。阳春三月,杨柳依依。(课件出示柳树图片)
师:碧玉妆成一树高。
生: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指导读法,读法一:陶醉,轻柔地读;读法二:惊喜,高昂地读)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这婀娜的柳枝令多少文人墨客柔肠寸断,灞河一别,折柳相送。从此,柳便成了诗人笔下送别的象征,柳的谐音“留”也。
(出示“”和“留”)
师:杨柳青青江水平。
生:闻郎江上唱歌声。
师:渭城朝雨浥轻尘。
生: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羌笛何须怨杨柳。
生: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我们接下去对“夏荷、秋菊、冬雪”诗……
【反思:一首诗带给学生的仅仅是个体的美,这种成组块形式呈现的同一类型的诗,师生采用不同的语调对诗,带给学生的则是深刻的感性体验、丰富的心灵感动。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积累中获得顿悟,感受情感,继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意象在诗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晓经典意象的象征意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引领他们快速步入诗意的丛林,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对诗过程中,巧妙地糅合进意象的阐释,凸显了主题意象,提升了对诗的境界,领略了诗词艺术的真谛,使对诗不再枯燥乏味,同时让学生对组诗的理解更为深刻。如此有效的课堂是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乐园,是学生充满期待、一心向往并永远痴迷的课堂。课堂上,学生成了面带笑容的幸福主体,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诗词与时令结合,复活经典诗词
【案例二】
师(出示 “”):看一看,像什么?
生:像“雪”。
师:看,上面是天“”,天上下的是雨,可它的形状却像草“”,地上的人还可以用手接住它“”,它就是“雪”。
师:“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寒冬已至,瞧——(配乐,出示雪景图)看到这样的雪景,你眼前立即浮现出了什么诗句?我们来赛一赛描写雪的诗词。
生1:《夜雪》(唐·白居易)。
生2:《江雪》(唐·柳宗元)。
生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生4:《雪》(唐·罗隐)。
生5:《沁园春·雪》(毛泽东)。
……
【反思:当静止的诗词与时令有机结合,与学生当下的生活紧密联系时,精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便可以帮助学生复活诗词,将诗中意境转化为自己脑中形象,让他们获得厚实的感性体验。在合宜的时令里,成串地赛古诗词,构建系列化的古诗词诵读课程,整合了零散的课程资源,运用磁化效应,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教师和学生一起赏雪、玩雪、吟诵雪的诗词,做了一次独钓寒江的柳宗元,当了一回指点江山的毛泽东。主题赛诗、组块教学课程意识强,赛得有激情、有深度、有价值。】
三、诗词与生活联系,唤醒鲜活生命
【案例三】
师: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为什么“倍思亲”呢?
生1:因为诗人离开了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
生2:因为家家户户都团圆了,非常热闹也非常幸福,这时候王维想起了自己和兄弟们共度佳节的情景,更加寂寞,也就更想家了。
生3:所有人都热热闹闹地登高游玩,诗人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所以更加思念起亲人来。
师:带着这种思念之情一起读诗句。
(生感情强烈)
师:你有过父母不在身边的经历吗?
生4:有一次,爸爸出差两个星期,我非常想念他,每天要打几个电话催爸爸早点回来。
师:听说我们班有十几个同学来自安徽,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看着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开开心心地上街玩,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5:我希望我妈妈能陪我来这里上学,每次过节她也会带着我上街玩。
师:跟在家感觉一样吗?
生6:不一样,觉得这里不是自己的家,我是个外地人,周围的一切似乎离我很远,一切都不是我的。
师:过几天元旦佳节就要到了,我想我们班来自安徽的同学读了这首诗,可能感受更深,这仿佛就是你们自己的诗。哪个来自安徽的同学愿意读一读?
(生7读,读得非常有味道,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师:我想你可以把题目改成“元月一日忆安徽亲人”。
生7:《元月一日忆安徽爸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爸妈迎新年,全家团圆少一人。
【反思:教学魅力无穷的古诗时,教师心中只有充满着对学生纯真的爱,才会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来精心设计教案,才会有效地利用各种辅助手段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教学中细细品味古诗,很好地触及了学生的灵魂深处,唤醒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真正让他们走进了诗词的美妙境界中。紧接着,巧妙地将一首思乡的诗改换成学生自己的诗,让古诗变成呵护他们成长的心灵鸡汤,灵魂与精神也因余音袅袅的古诗而变得舒展。有思想、有深度的古诗教学,让学生在深邃的意境中充实了生命,彰显了智慧。】
(责编陈剑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