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删繁就简教语文

2011-12-29马丽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6期

  许多公开课看似热闹,但在褪去所有外在的、浮华的东西之后,我们探寻到的却仅是一份虚空,学生的收获并不多。语文教师对教学应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既不盲目跟风,又不故步自封,以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让自己的教学实实在在。阅读教学不需要故弄玄虚,繁杂琐碎。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思考如何摒弃形式主义,删繁就简。下面,以《灰椋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简单教语文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目标设定要简明扼要
  语文难教,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过于繁杂,所承载的任务过于琐碎。一篇课文可学、可练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必须进行筛选取舍,不要贪多求全。教学一篇课文,切不可从首段到末段,逐句逐段讲解分析,生怕挂一漏万。从教师角度看,教学目标多而杂,就会感觉自己的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从学生角度看,这样的教学无趣无味,学生所得不多,甚至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见,语文“教什么”非常重要。一堂课的时间、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去繁就简,大胆取舍知识点,抓住文本最关键处做文章。课堂目标要定位在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如《灰椋鸟》一课,作者从灰椋鸟的不好看写到好看;写其好看,又是从气势美写到氛围美、姿态美、活力美,层层铺排。执教第二课时时,教师就把目标定为让学生欣赏文中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入林后的优美句段,并熟读成诵。整节课围绕“鸟还是那种鸟,为什么作者原先不喜欢,后来就喜欢了呢”这个问题展开教学,起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良好效果。
  二、教学方法要简便易行
  有时,教师为了营造“完美”的教学效果,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课堂花样琳琅,环节繁多,看上去的确很热闹,可学生并没有静下心来读书、感悟。繁芜的课堂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可怕的是消耗了他们原本对语文的挚爱。因此,语文教学要采取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简化环节,就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简单实在地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习听说读写,提高语文能力。如在教学《灰椋鸟》时,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1.素读。所谓“素读”,就是不借助多媒体,只通过文字和声音,让学生通过想象展现画面。如文中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其声势的浩大与形状的规整,借助媒体往往也无法达成这样的效果。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会产生负效应,会破坏文字所描述的情境,而想象中的美,却因为不真切而更显出一种朦胧的韵致。2.背诵。第四、第五两个自然段容量很大,如果为了达成背诵目标,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必然压缩学生感悟文字的时间,那么学生的感悟必然肤浅。教学时,教师变着花样让学生背诵。第四自然段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记忆。然后降低难度,先让学生填空,如男生背: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 ;女生背:后回来的鸟。第五自然段教师则采用“一画二想三背”的方法:画,画喜欢的句子;想,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背,把你喜欢的句子背熟来。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能很快找出描写灰椋鸟姿态美和活力美的句子,并批文入情,从各个角度来感悟。课堂上学生似乎化身为鸟,在刺槐林里欢腾。“入境始与亲”,学生读得动情,议得热烈,背得专心,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习得。
  教学就应该这样,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去掉所有的花哨,抓住语文的主干,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语文。
  三、教学用语要简洁有效
  虽说现在有多媒体的加盟,学生学习方式越发自主,但也取代不了教师语言的感染作用。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如瓢泼大雨,却没有几滴能滋润学生心田,啰唆重复,既容易使学生内心茫然,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和关键,又抢夺了本应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学生的自我体验被教师的“噪音”所替代,思维容易长期处于抑制、被接受的状态。也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像小和尚念经,平铺直叙的语调缺乏新意与波澜,让人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应采用简洁又不失明确的教学语言,除却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不必要的言说。如在教学《灰椋鸟》时,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洁净流畅,“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当一名学生把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和大家交流时,仅仅能说出灰椋鸟美。教师立刻诱导:“能说出‘美’很一般,要能说出灰椋鸟哪儿‘美’才了不起呢!”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话语,却激励了学生畅所欲言,从多个角度来感悟。
  这一堂课的教学没有什么花架子,教学过程非常简约、大气,不蔓不枝,有的是看似简单的背后,教师为学生预留的思维与想象力发展的无限空间。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