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
2011-12-29徐灿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25期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挤”这个字主要有三个义项。
第一种,也就是基本义的解释是:“(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我想,在当今社会,对这个解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挤公车”。中国人乘公交车不说“乘公车”或“搭公车”而是“挤公车”,那是因为搭乘公车的人实在太多了。车外面的人挤着上车,上了车就仿佛进了沙丁鱼罐头,满满一车的“沙丁鱼”,让你除了“挤”外无计可施。
有人说:“挤”是一件好事,可以使人与人之间贴得更近更紧。你看,公车上乘客之间挤一挤,不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了吗?哪像大洋彼岸的美国,乘个地铁还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法定自由空间,你没有权力过分接近另一位乘客。在我们中国,身体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可是心灵上呢?公车上因为很挤,人们身体之间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你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个人,很可能会招来一记白眼,甚至是一顿呵斥。而当身体孱弱的老人或是腆着大肚子的孕妇上了车,座位上的那些年轻而健康的乘客却熟视无睹,没有多少人愿意让座时,不禁让我们感慨:身体贴得很近,心灵却相隔天涯!
第二种解释是:“用压力使从孔隙中出来。”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挤”实物,如“挤牛奶”“挤牙膏”;另一种是“挤”虚物,像“挤时间”。对于后一种,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今天我特地挤出了点时间……”大文豪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告诉我们两点:一是时间如金子般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二是时间有着无限的延展性,只要你努力“挤”,它就会无穷无尽。
对于“挤”的第三种解释,我不想去深入琢磨,因为它有点沉重。那就是:“排斥;排挤”——这实在是个残酷的字眼。同样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却硬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有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尝遍了人生的辛酸苦辣;有的人却高高在上,锦衣玉食。于是人们为了成为“上等人”而互相“排挤”,甚至不惜采取某些见不得人的“挤对”手段。想想也是,谁让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百舸争流”的时代呢?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挤”已经渐渐成了一个中性词,它代表着一种“竞争”。事实上,今天的人们对于“挤对”已经习以为常了,人们认为“挤对”就是竞争,就是为了“挤”入上流社会而采取的必要手段。我想我将来也躲不过“挤”人或被“挤”的命运。
一个小小的“挤”字,却有着这么多的含义。但无论是“挤公车”“挤时间”还是“挤对人”,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思考我们该如何“挤”出自己的人生。
点评
本文的巧妙之处在于借助词典上的义项来立意,构思,将“挤”这个普通的字眼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阐释得极富意味。一些例子看似信手拈来,却都经过精心选择,有力地开掘了文章的宽度和深度。一位中学生有如此见地,实属难得。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二(1)班学生,指导并置评: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