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虚词研究中的语法思想
2011-12-29郭灵云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4期
摘要:清代出现的几部讲解虚词的专著,如《虚字说》《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注意阐明虚词的定义和作用,注重虚词的分类及实词虚化的问题,认识到虚词特殊的语法功能的内容等,表明这个时期的虚词研究已有较成熟的语法学思想。
关键词:虚词;《虚字说》;《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语法思想
虚词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手段,清代前期我国尚未出现系统的语法专著,但讲解虚词的书,如《虚字说》《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已经不约而同地触及到汉语中许多重要的语法问题。
l、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助语辞》没有给虚词明确定义,《虚字说》首次对虚词作明确界说.作者袁仁林在《自序》中说:“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辞也,在六书分虚实,又分量实之半,皆从事物有无动静处辩之。若其仅属口吻,了无意义可说,此无虚之虚,故俗以虚字目之。盖说时为口吻,成文为语辞,论字为虚字:一也”。袁氏认为虚词在句中起衬贴作用,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刘淇在《助字辨略·自序》中认为“构文之道,不外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所由发哂于杜温夫者耶,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可见,刘氏认为虚词是表达性情语气方面的关键,巧妙运用虚词可以充分表达作者之神情。
王引之在《经传释词·自序》中指出:“语词之释,肇于尔雅.自汉以来,说经者宗尚雅训,凡实义所在既明著之矣,而语词之例,则略而不究,或即以实义释之,遂使其文扞格而意亦不明。”由此可见:王氏以“以义”、“无义”为标准,把汉语的词分为“实义所在”之词与“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