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舍古屋的倒塌》与哥特小说新元素
2011-12-29张丽红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4期
摘要: 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的哥特小说是前浪漫主义思潮在散文体裁中的反映。文章指出爱伦·坡在主题、情节构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像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达到了哥特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将哥特小说写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厄舍古屋的倒塌》; 哥特小说; 爱伦·坡
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的哥特小说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行于英国的一种小说,是前浪漫主义思潮在散文体裁中的反映。而爱伦·坡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写出真正的哥特式小说精品的美国人,使哥特小说朝内在化方面发展最突出的作家。”[1]爱伦·坡的诸多短篇小说如:《厄舍古屋的倒塌》、《泄秘的心》、《黑猫》、《红死魔的面具》、《活埋》、《陷坑和钟摆》、《一桶白葡萄酒》等都含有浓郁的哥特意蕴。本文从故事情节构建、人物塑造、环境氛围刻画几个方面来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对哥特式小说的继承与创新。
一、哥特式的主题和情节构造
哥特小说的“黑色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节方面注重浓墨重彩地突出恐怖与暴力;而在主题方面不同于一般的浪漫主义,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
坡的《厄舍古屋的倒塌》故事情节充满着暴力、恐怖、乱伦以及伴随的折磨和痛苦。而恐怖和怪诞是哥特小说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