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三次“重复”用笔

2011-12-29邢小丽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摘要:重复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其作用是强调某种感情,增强语言气势,增加韵律美。在《世界最美的坟墓》中的“重复”这一用笔,不仅仅强调了坟墓的朴素,突出了作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更主要的是引起读者的对比和联想,激荡读者情感,促使读者体会托尔斯泰的伟大。
  关键词:重复;作用;文学作品
  
  作为一种表现手法,重复用于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文学等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中,它的作用或者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表达某种感情,或者显示一种大气,或者增强语言的气势,或者增加韵律美。而《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对“长方形的土堆”的重复,集中强调了作者对坟墓主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强调了坟墓外观的朴素这一特征。但是,它不仅仅有这些作用,三次重复的每一次出现,有着更深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次出现在文章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小小的长方形,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这是远景。总写坟墓。看来这是一个很普通又平凡的坟墓,犹如滴入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与普通人的坟墓没有区别。如果不是作者在第一句已经交代坟墓的主人,读者谁也不会把它与托尔斯泰联系在一起,读者也体会不到作者开篇表达的“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敬仰之情。显然,这样的外观,只有几株大树的环境怎么能与“宏伟”“感人”相称呢?岂止是不相称,而且相差太大,作者认为的“圣地”在读者看来却是个“长方形的土堆”,这给读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促使读者思考:为什么作者把这样的坟墓,称为“最宏伟”“最感人”呢?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是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的内容,也是第二次写坟墓。“小小的”作定语修饰“长方形”,写其规模小,与其后的四个“没有”联系起来看,作者所说的坟墓的“宏伟”,绝对不是指它的“形”的宏伟,那一定与托尔斯泰本人有关。托尔斯泰生前有什么呢?走进托尔斯泰,读者就会发现很多。他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家庭,他主张“道德自我修养”,他认为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他有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为代表的不朽之作,有远离贵族生活的人生追求。他身为贵族,却进行奴隶制度改革,身体力行,做一个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人。他有过数不清的对村民尤其是灾民和鳏寡孤独者的关注、走访、担忧和资助。他的夫人在他去世后向一位采访她的新闻记者讲述:“……遭受火灾的人们来了,列夫·托尔斯泰几乎是噙着眼泪说:‘我的这点儿援助对他们有什么用呢?’他拿手头的东西分给他们,激动万分地说:‘生活多么艰难啊,周围有多少痛苦,多少不幸啊!”他有过追求平民化的简朴、平凡、普通生活的行动,想把自己庄园的土地分给农民。他有过真诚而大胆地抨击宗教虚伪,被教皇驱逐的体验。他有过追求“幸福”不惜与贵族家庭决裂,在82岁高龄时离家出走的经历。他有过在一个小火车站走完一生路程的真实。从这些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中,让读者看到托尔斯泰抛开名利的勇气,看到了他追求至善至真至美人生的愿望,看到了朴素的背后伟大宽阔的胸怀。读者怎不油然而生敬意?多么伟大的人物呀!难怪作者在第二段首句不无动情地写道:“他的坟墓成了世界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于是,就有了最后一次的重复出现。
  “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小小的”与“最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小的”与前文所指相同,“最伟大的人物”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托尔斯泰本人。小坟墓是遵照他本人的遗愿所置办,它体现着伟人的平民化思想,延续着伟人的理想和对幸福的追求,实现了伟人终身的追寻。另一层意思是指在世界上同样有名的人物,像文中所列的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与他们富丽堂皇的墓相比,托尔斯泰拥有甘于朴素的伟大人格,所以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朴素与伟大是“最美”的两个内涵。
  综上所述,《世间最美的坟墓》中重复的用笔,强调了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平凡,在“最宏伟”“最感人”“最打动人心”“扣人心弦”等直接抒情的词句中,体现了作者茨威格对墓主人的极度敬仰之情,也体现了文章副标题中作者“旅行”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由坟墓及墓主人,由其人到其伟大的人格;作者的行文思路——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更主要的是,这里的重复像一个骨架,筑起一道道坎儿,激荡着读者的情感:有时作者的感受与坟墓的外观给读者巨大的心理落差,有时引起读者对墓主人生前行为的联想,有时读者在对比其他伟大人物的坟墓时,心理定式被打破。这些使读者在对比和联想中,体味着托尔斯泰的伟大,思考着一个人生的问题:一个人怎样的追求才能恒久?
  
  参考文献:
  [1]李莉.《外国散文两篇》审美教学设计[J].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