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质量策略分析
2011-12-29朱开源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摘要:无论是学科特点还是课堂教学或是实践运用,《机械基础》都可称得上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运用师生互动、精心设疑、灵活使用教具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教学;激发兴趣;策略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进一步学好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也直接影响到毕业后从事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虽然这门课的学习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常见的东西不代表容易懂得或理解这些东西,再加上它本身就是比较抽象难懂,缺乏生动性,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大部分同学感觉相当吃力。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趣味性差。本课程所学内容,比起文科所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上课也难以生动展开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虽然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所常见,如v带传动、螺旋传动等,对学生来说仿佛很“简单”,但是如果脱离实际讲教材,学起来也没什么新颖的地方,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二是课程本身所需要的“配套”知识要求高。本课程的学习所涉及的课程包括数学、物理、机械识图、公差配合、理论力学等,虽然用到的知识都不深,但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学好或根本就没有学过,这就增大了学生学好本课程的难度。三是所学内容多,学时相对偏少,教具不齐全。如上所述,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在短短时间内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把教材内容该补充的补充,该深入的深入,而要把教具配备齐全,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然而,很多知识点,如果没有模型,只靠老师的讲述和同学们的想象,学生学起来又有很大的难度。四是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偏低。我们学校招收的大部分同学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初中时又是班内的差生,有部分同学甚至初中没有毕业,而本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广度深度,往往要求达到高中毕业生水平。这一情况的存在,决定了学生要学好这门课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以上原因存在,迫切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其中,尤其需要我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抓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艺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体策略有:
一、 师生互动,教学目的明确,理论联系实际
每次上课时,我都首先向学生明确提出该堂课的讲授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把握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能顺着教师的讲解思路,有的放矢,扣住学生心弦。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局面,变为启发式讲授。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跟着老师上课思路,去判断理解掌握教师讲授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联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和生活感受来讲解,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激发求知欲望。不能照本宣读,这有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创造和利用条件,自制教具和挂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动画。要从感受性形象入手,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在演示教具时,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边听边观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效果。例如在讲解周转轮系时,我采用挂图讲解,学生还是不理解各齿轮的运动情况,我就带他们到多媒体教室放映动画,学生逐渐明白各齿轮的运动。在此基础上,我拿来一个差速器,让学生自己动手转动并拆装。这样,能使学生通过直观地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虽然费时费事些,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较好地接受掌握了此知识点。
二、 精心设疑,灵活留下“空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布局,提出打动学生心灵的问题。随着教师逐步展开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体会解疑的乐趣。例如在讲解凸轮机构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发动机的气门是怎样开启的,这么一问,学生开始议论,学习兴趣就来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是滔滔不绝将内容从头讲到尾,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时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即将涉及的未知领域,通过自己思考、消化,结合教材学习要点得出结论。例如在讲授轴的分类时,通常的做法是把轴按受载情况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这样讲课比较平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课堂的“空白”技巧,先举一些常见的实例:车床的主轴、自行车的前轴、汽车的传动轴等。举完例子后,不再继续讲解,而是引而不发,给学生留出一小段的时间自行分析。在总结归纳学生分析结果后,师生探究,哪些传递扭矩,哪些轴承受弯矩,再引出关于轴的分类。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调动,学习兴趣浓厚,效果自然比平铺直叙更好。
三、 融洽师生关系,注意学生情绪,调动学习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调动学习兴趣的前提。因此,教师平时对待学生态度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密切与学生交往,多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平时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指责,切忌讥讽训斥。尤其是双差生,要满腔热情对待他们,注意不伤害他们,要发现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在学习上进步。久而久之,学生就亲近你,“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引起感情上的支持,对你这门课的学习也就自然发生浓厚兴趣。在上课时,教师要密切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善于通过学生的表情和动作来判断他们的内心情绪,如大部分学生喜形于色,说明教法得当;若学生摇头皱眉,就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进度;若闹哄哄的不安静了,则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转变教法,切忌独自滔滔不绝一讲到底。学生作业要及时批阅,让学生了解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 灵活运用教学手法,合理利用教具多媒体设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既讲究教学方法又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能产生无形的吸引力、感召力、诱导力等艺术魅力,把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界,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平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等业务水平,上课时发挥好口、手、眼、脚等器官和肢体功能,做到口到、手到、腿到、耳到和脚到。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具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变空洞理论教学为生动直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而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情况,灵活使用教具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服务。如很多内容用教具来说明具有很好的直观性,同学们一看就能知道其工作原理。例如螺旋传动,如果采用实物模型,就能给老师的讲解节省不少力气。但并非所有的内容用实物来讲授能起到最佳的效果,例如液压传动部分,如果采用实物教学,学生仍然看不到液压系统内部的构造,更看不到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如果采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能达到实物讲授所达不到的效果,而且成本相对来说较低。当然,很多内容老师可以收集一些实物,或自己制作一些教学模型,给学生更好的直观效果。这就要求老师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年来,我通过以上不同方法的探索实践,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枯燥乏味的《机械基础》上得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欢,也为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