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琴音乐之神韵

2011-12-29王艳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族音乐中,古琴音乐独树一帜,她不但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象征,她所表现的文雅的曲风、高远的意境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音乐的民族特性。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全球需要和平,社会需要和谐,机械科学观念转向有机宇宙观。在人类日益关注自然生态环境之时,世界文化的发展需要借鉴中国音乐的人文精神、需要“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中华古琴音乐正是这一哲学思想的权威诠释者。
  一、 具有传奇色彩的乐器——古琴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因其古老而有七根弦,故习惯上称为“古琴”或“七弦琴”。古琴,历史极其悠久,无人知晓其产生的确切年代,古琴形之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美丽诗句。《礼记》中也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记载。近年来,考古发现也可明证。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七弦琴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之久,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七弦琴,距今也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至今,大型博物馆和琴家私人收藏中还能见到唐、宋、元、明、清各个年代的古琴。古琴的形制很具传奇色彩,据说琴长3尺6寸5分,代表着一年365天,琴面弧形象征天,琴背平,象征地,有“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一年有12个月加一个闰月。底部有两个出音孔,称为龙池和凤沼。最初为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加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五音中,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优良的古琴背面常有书法和印章,其内容一般包括琴名、诗文和制造者的姓名及年代,最能体现古琴的文墨之美。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其音域宽广,多达4个8度。音色有3种,即散音、泛音和按音。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洪亮,变化异常。古琴音乐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二、 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古琴音乐
  古琴音乐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深邃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是一座无尽的宝藏。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音乐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琴学”文献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古琴之学,含琴曲、琴论、琴谱、琴歌等,构成独立完整的音乐体系,QEWrVXhSeTjfvXaAIfrlew==称为“琴学”。其中,仅琴曲就多达三千多首,这在古典音乐中是绝无仅有的。其中最为著名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酒狂》《广陵散》等。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其演奏形式主要有独奏、琴歌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古琴音乐逐步成为古代文人音乐的象征。从西周晚期开始,弹奏古琴已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时尚,可以说,从这时起古琴与文人同呼吸、共命运,同生存、共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教育的常备工具。不少有成就的文人都是弹琴高手,如:春秋时的孔子、西汉时的司马相如,东汉的刘向、马融、蔡邕、蔡琰,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等,特别是嵇康和阮籍,他们可以说是集作曲和演奏于一身的古代音乐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时期成为古琴发展的鼎盛时期。另外,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中,古琴曲就有7首。据此,亦可见古琴音乐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和口述文化遗产名录。
  三、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古琴音乐的灵魂
  古琴音乐为何成为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代表、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实是中国人的一个基本信念,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国人思维的一个基本模式。它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董仲舒等学者的阐述,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文化、伦理等社会现象都是自然的直接反映。请看季羡林先生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应是息息相通的一体。事实证明,西方现代化既给人类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同时又给全球带来了灾难!现代人无休止地对于地球的掠夺,带来了全球环境的恶化,地球生态的失调。这一情况,在20世纪中叶以前已经引起了西方一批后现代思想家、哲学家的关注了。到了20世纪后半叶,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在无形中逐步靠拢东方先哲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对现代化进行了彻底解构。在音乐教育方面,从崇尚技术教育过渡到了重视多元文化教育、理解和尊重民族差异。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已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西方中心论”不再是唯一的“科学”理论,其重视客体与逻辑的哲学和中国重视人与自然的哲学将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历史的汇合。而中国古琴音乐,也将会以其特有的神韵在新的世纪大放异彩。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