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持续性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2011-12-29傅芸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在现实教学中,有很多音乐老师在教学上缺乏系统的、持续的教学,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上有很多漏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一节音乐课下来却脑海空空。本文主要从目标设计、价值观结合、反馈检验三个方面论述,进一步阐明持续性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是可行的、必要的,且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音乐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平台式教学基础之一,越来越为各级学校所认可,人们更多地寻求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式探索,并对音乐教学寄予厚望。如何将持续性教学模式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呢?结合该模式含义的提出,以初中音乐教学为例,不妨考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 目标设计
教学中以一学期为周期,以教学目标为主线,按照阶梯式、延续性、类并式等原则,把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规划学期教学过程,使课与课之间、课内环节之间、师与生之间、知识点之间、一种情感情绪与另一种情感情绪间既有变化,又有延续性。保证学生在学习中乐趣与成果,过程与素质相伴增长。①按照教师、学生、内容等范畴划分,可以分为教师素质提升目标设计、学生素质训练目标设计、音乐教学目标设计。②根据音乐教学大纲,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建立计划表,按素质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形式、内容衔接、标准设置、具体过程控制等分类,确定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中注意连贯性、渐进性原则的把握。
二、 价值观结合
同其他课程相比,音乐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差一个样,这样造成学生失去了动力,特别是当前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学生认为音乐基本没有用,参与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音乐内容多样,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入门难,学生兴趣低下,不能直接融入音乐的世界,达不到音乐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升内涵等内敛式的效果体现。音乐教育的持续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迅速入门,固化学习动力,不断提升。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实践音乐中的素质教学环境,必须要求进行入门式训练、持续性教学,促使学生将价值观与情感表达实践相结合。
三、 反馈检验
在实施持续性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实时地对目标进行检验。可以采用课堂交流、课后感想、课外体会、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并实时调整设计目标。
当前,有的学校的音乐教学缺乏持续性,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连贯性教学,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不能进行系统化深入学习,只当旁观者,不能深刻感受音乐的乐趣,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素质教育的氛围之中。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象,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