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俗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11-12-29苏楷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摘 要:民俗在我国流传已久,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文化形态。当代的广告业发展迅速,逐步蔓延了我们整个的活动领域,把民俗文化通过艺术符号形式融入到平面设计中是一项不错的课题。寻找民俗与平面设计的结合点是我们研究民俗元素在平面广告中表现的好方法。
关键词:民俗;平面设计;应用
2008年的奥运会是每个国人的骄傲,而会徽(如图1)的设计也是万众瞩目的,它把中国特色、北京特色、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为之赞叹。会徽由印章、书法和中国红这些民俗元素构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夸张变形,把汉简体“京”字变换成奔跑的运动人形。它向我们昭示,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呈现开放姿态,迎接四方友人,与世界共同起舞。同时“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延展设计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体现着中国的美好形象。
一、 民俗的概念
首先,“民俗”是在古代就有的说法,并且受到古人的重视。《礼记·曲礼》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缁衣》中说:“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而“民俗”一词在我国被作为学术概念的提出和使用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由国外传入。对于民俗的定义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袭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并且它自身的生成发展与它形成的特征息息相关。
二、 民俗的范畴和表现形式
民俗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之分,目前被认可的民俗大致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文化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等。它们通过语言行为、文学艺术等表现形式来表现或相互融合,通过互补的形式来彰显它们的存在。目前广告设计运用到民俗的地方颇多,更多地了解民俗文化是我们做好平面广告设计,为它提供创意灵感、创意构思的宝贵财富。
三、 民俗元素
此处所指的民俗元素颇广,不单是平时我们所认为的民间风俗习惯。正如民俗范围的规定所说:流传已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所使用所熟知的事物,或抽象或具象,我们都可以把它作为元素运用到广告作品当中。它们也许是借助其造型、内涵等构成创意元素,也许单单是出于代表民族的装饰元素,或者两者结合,或者有其他的切入角度。
图2、3、4是一组有关汶川地震的海报招贴,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由明显的民俗元素构成,很容易就唤起人们的民族感情、手足感情,有着很好的感召力。
图2是利用图形元素表达的情感诉说。作品表达了对汶川地震中遇难者的深深哀思和对四川受灾人民的祈福。红蜡烛光亮照进全世界人们的心里,而我们将与灾区群众一起并肩作战战胜天灾,做他们强大的后盾,度过艰难的时刻。画面是一只中国传统的红蜡烛,蜡烛的起源虽不是中国,但是在中国历史久远并且有自己的含义,此处表达了寄托哀思点亮希望的寓意。不同的时间场合,蜡烛的含义是不同的。比如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等等。所以,对民俗元素的运用,首先是要了解它本身,这需要平时多搜集材料,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图3是利用汉字作为创意点所做的海报,通常利用汉字作为创意点都会对汉字进行改造,或增或减或变形。本幅作品画面言简意赅,田字格里是个汉字“济”,这个字表达的是救济、救助的意思,同时利用红色和黑色把汉字分成两个部分,刚好是汉字“汶川”。作品一目了然地表达了我们对于汶川遇难者的哀悼,我们将团结一致救助受灾地区的决心。在此不得不叹服汉字的艺术魅力,充满了丰富的视觉和内涵表达,同时不得不赞赏作者的巧妙运用,将汉字与平面设计很好地结合起来。背景的底纹和若隐若现的地图都使此片增色,它提示我们细节的设计在作品中也是很重要的。
图4“风雨同舟”由字体和水墨进行造型组合,文字的变形和抽象形态的演绎使本幅作品很有祭奠的韵味,但是本幅作品抽象含蓄,需要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才能明白,作者的创意思路较晦涩。在此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民俗的结合是否要更加适合商业化的运用,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明白。大众的理解并不代表民俗的浅薄,民俗本身就该让大家所熟知,太过学术性毕竟起不到广告的效果,而只能被少数人接受。
以上都是对同一个主题即汶川地震进行的平面设计,所用的也都是民俗元素,却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不难看出民俗元素的丰富和平面设计的千变万化,它们的结合是令人着迷的。
民俗在平面设计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的运用需要我们去挖掘,灵感的火花需要我们去碰撞,这也是当代广告教育领域的一项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绘.民俗艺术符号与当代广告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