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快速习作材料的积累
2011-12-29陶兰月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摘要:积累写作材料,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习作写什么的问题,达到快速习作目的。一要激发观察情趣,做生活有心人;二要阅读积累素材,打好习作基础;三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关键词:快速习作; 材料; 积累
积累写作材料是进行快速习作特别重要的一环。为了达到“40分钟内完成400字以上”这个快速习作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写作基础,在善于观察、重视阅读、创设情境方面进行材料积累训练,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一、 激发观察情趣,做生活有心人
春花秋月冬雪、繁星苍穹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习作题材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素材,习作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较好地解决学生习作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更多素材,达到快速习作目的。
(1)观察要选择好对象。学校要举行几天运动会,比赛的项目十几种,每一场比赛我们不可能都写进作文,也不可能都去观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运动会之前给学生指导,事先选好观察对象,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项目或比赛中的关键人物进行观察。如在《比手腕》比赛中及时引导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比赛中同学们要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队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周围环境,也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到脑海里。”这样,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
(2)观察要全面细致。既要进行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又要进行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观察,还要把观察对象放置在它所处的背景中去观察。苏东坡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学校校园,倾盆大雨与阳光明媚时看到的情景不一样,心情愉快与郁闷烦躁时写出的文章也不一样。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细节,抓住它各个方面、各个阶段隐蔽的特征,还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3)观察要把握特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万事万物,都有自己不同的地方,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找出此事物与众不同的方面进行说话。既要观察事物的共性,更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殊性,要抓住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所在。如写《妈妈》,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妈妈,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承担着教育子女、孝敬公婆的共性,但每个妈妈的长相、性格、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工作的态度又各不相同。只有经过认真观察,才能写出性格迥异、特征分明的妈妈。当某一事物成为习作对象时,就要善于发现并观察它独有的特点,然后紧紧把握这一特点,对事物进行说明或描述,这样才能说得准确、简洁,描述得生动逼真、富有特色。
快速习作要求学生每学期习作不低于30篇。每星期,要求学生回家写观察日记。观察日记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写花草树木,根据节日的不同表达自己的感受,根据家庭的不同、身边的人和事去描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材料的道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又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加上教师写作方法的指导,写起文章速度就快多了。
二、 阅读积累素材,打好习作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快速习作必备的基本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
(1)培养学生精读课文的习惯。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独具匠心。教学中,紧紧抓住课堂时间,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采取不同的形式读。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字词的意义,能恰当地遣词造句,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的作文来;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作者抒发的感情及写作方法,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2)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倡导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习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上,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布置少量作业或有时不布置作业,让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看课外书,第二天谈读书心得。对于自习课上写作业快的同学,引导他们利用班级图书角进行读书,并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交流会,时间久了,班内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阅读过程中,教师最初要指导学生有重点地动笔圈、画,随着学生读书数量增加,摘、记也成为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项。积累本除了把优美的成语、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抄下来外,课外书中的有趣事件、精彩片段也都记录下来,并安排一定的时间交流。对于书读得多,摘抄得棒的学生,期末评为读书之星或小博士。这样快速习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写作材料,使文章锦上添花。
(4)培养学生背诵精美范文的习惯。这一点对于快速作文非常重要。因为学生要进行快速行文,必须能写各种题材的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分类背诵精美范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每类至少能背诵两到三篇典型的文章。为了避免学生写作文出现雷同的现象,教师对学生背诵的范文不作统一要求,让他们在父母的指导下,找书找材料,背会后家长签上字作为证明。一学期下来,最多的达到背五十多篇,最少的也达到20篇。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同时在背诵精美范文时,要注意典型、准确、新颖,并要不断丰富更新,不断翻阅记忆,积累材料越多,作文速度就越快。
三、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为学生进行快速习作提供了直接素材。心理学认为,只有亲身参与的事情,印象才深刻,也最有向人叙述的价值。因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利用迁移,诱发叙述写作的兴趣,从根本上讲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兴趣。比如,在给学生指导“有趣的斗蛋比赛”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课一开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斗蛋比赛。比赛规则是:凡是擂台下手中有完好无损的熟鸡蛋、鸭蛋、鹅蛋的人员都可参赛。每个参赛选手上台后,首先介绍自己蛋的名字,然后与对方相斗,获胜者便暂时成了擂主,谁在这次斗蛋赛中打败对手的次数最多,谁便是这次斗蛋比赛的冠军。好,比赛开始。”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很快进入到比赛的相斗中。选手相斗前,我以裁判员的身份挑逗他们。比赛中,我故意加入到暂时获胜的同学之中,与他一起高兴,用语言激台下选手上台,把比赛推向高潮。在教师设计的整个活动情境中,学生被深深吸引,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在第二课时将兴趣引导到写作上。学生亲自经历了事情的发展过程,掌握了记叙活动的方法,很快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有了科学的素材积累方法,才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取之不尽的生活材料。同时,还要注重快速审题、构思、行文、评改等几十种快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这样,到小学毕业时,每个学生都能达到40分钟内完成400字以上的习作目标,并且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参考文献:
[1]杨初春.小学快速作文法[M].桂林:漓江